大部分菇友,包括一些老菇農們對化肥的增產作用都不甚了解,那么,怎樣選擇合適的肥料,對低價、低營養成分的主原料進行配制呢?
我們利用化肥配制培養基時,就須考慮其菌齡長的特點,給予它們更適口的緩釋性肥分。在長菌齡品種的培養基里,添加緩釋肥的作用比現流行的磷肥、尿素類的增產效果要理想的多。因為緩釋肥大部分為單體肥,主要品種為緩效氮肥,也叫長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緩釋肥在配制培養料、滅菌的過程中基本上是不釋放肥分。它是通過化學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養分釋放速率變慢,在釋放時受培養基的pH值、菌絲酶的分解活動、菌絲酶的能量轉變運動、菌棒中積蓄的代謝水分含量、菌棒開口料面裸露空氣中氧化的幅度,以及料面的噴水量多寡等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緩釋肥料的分解,是處于一個逐漸緩慢釋放的過程,這正好符合長菌齡品種菌絲積溫的生物特性,可滿足菌棒在出菇期,子實體對氮源的需求。目前,市場上,香菇類的增產添加劑的配方,就是以這類緩釋肥作為主料的。
短菌齡品種是指菌棒滿袋后,菌絲后熟只需十五天內的品種,譬如:金針菇、杏鮑菇、香靈菇、猴頭菇、榆黃菇、平菇、秀珍菇、姬菇類等品種。實際生產中,我們在配制這類菇品種的培養基時,為了增加低價主料,譬如:雜木糠、甘蔗渣、木薯桿木屑、野草粉等原料的產量,往往在配方中添加少量控釋肥。
從肥分的釋放角度上來說,緩釋肥與控釋肥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從控制養分釋放速率的機制和效果來看,控釋肥和緩釋肥是有區別的。控釋肥多為N-P-K復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營養肥。在市場上,各種菇類增產劑的主料配劑就是控釋肥。
控釋肥是通過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內,使養分隨包膜外的溫度變化而釋放。
熟料菌棒上的釋過程:由培養基調水分開始,當控釋肥的包膜顆粒接觸濕潤的培養基接觸后,培養基中的水分透過包膜滲透進入內部,使部分肥料溶解,這部分水溶養分又透過包膜上的微孔緩慢而不斷向外擴散,隨著菌棒的滅菌溫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滲透越快。待菌棒滅菌完畢,膜內的肥分已經隨滅菌時,料包內的高溫氣流循環,密散在整個培養基中,基本解決常規無機肥因份量少,拌料不均勻的問題。
生料菌棒上的釋放過程:它的釋放速度只受菌棒內菌溫活動的影響。菌棒培養基的能量轉換過程中(生殖期與生長期的互換),隨著菌絲體內代謝水的傳遞運動,菌棒菌溫度的升高,控釋肥的釋放速度與子實體的生長速度同步,源源不斷地滿足子實體伸長期對氮源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