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特征
猴頭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
1.菌絲體 菌絲細胞壁薄,具橫隔,有鎖狀聯合。在斜面PDA培養基上,菌絲呈絨毛狀由接種點向四周放射狀擴散,菌絲前期生長緩慢,后期基內菌絲多,有不發達的氣生菌絲,并能產生可溶性色素,使培養基變為棕褐色。
2.子實體 猴頭子實體肉質、塊狀、頭狀,似猴子的頭而得名,一般直徑為5~20 cm,新鮮時白色,肉質松軟細嫩。干燥時淡黃色至黃褐色,無柄,基部處狹窄,除基部外,均密布菌刺覆蓋整個子實體。菌刺的長短和生長條件有密切關系,菌刺下垂生長,呈圓錐形,刺長1~5 cm,刺前端尖銳或略帶彎曲,刺粗1~2 mm。猴頭的子實層著生于菌刺表面,孢子印白色。擔孢子透明無色,球形或近于球形,直徑5.5~7.5μm×5~6 μm ,表面平滑。
二、生態習性
猴頭多發生于秋季,生長于深山密林中的櫟類及其他闊葉樹的立木、腐木上。分布在日本、北美洲、歐洲等國。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黑龍江、福建、吉林、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安徽、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內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區)。
猴頭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
1.菌絲體 菌絲細胞壁薄,具橫隔,有鎖狀聯合。在斜面PDA培養基上,菌絲呈絨毛狀由接種點向四周放射狀擴散,菌絲前期生長緩慢,后期基內菌絲多,有不發達的氣生菌絲,并能產生可溶性色素,使培養基變為棕褐色。
2.子實體 猴頭子實體肉質、塊狀、頭狀,似猴子的頭而得名,一般直徑為5~20 cm,新鮮時白色,肉質松軟細嫩。干燥時淡黃色至黃褐色,無柄,基部處狹窄,除基部外,均密布菌刺覆蓋整個子實體。菌刺的長短和生長條件有密切關系,菌刺下垂生長,呈圓錐形,刺長1~5 cm,刺前端尖銳或略帶彎曲,刺粗1~2 mm。猴頭的子實層著生于菌刺表面,孢子印白色。擔孢子透明無色,球形或近于球形,直徑5.5~7.5μm×5~6 μm ,表面平滑。
二、生態習性
猴頭多發生于秋季,生長于深山密林中的櫟類及其他闊葉樹的立木、腐木上。分布在日本、北美洲、歐洲等國。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黑龍江、福建、吉林、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安徽、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內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