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 杏鮑菇是一種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較強的食用菌,需要豐富的營養,特別是氮源充足,菌絲生長旺盛,產量更高。制作母種時,在培養基中添加適量的蛋白胨、酵母、麥芽汁,可加快菌絲生長。人工栽培的主料,并非一定要用傘形花科的刺芹、阿魏、拉慧草植物,在棉籽殼、木屑、甘蔗渣、麥稈等基質上生長也很好。代料栽培加輔助材料如米糠、麩皮、玉米粉、棉籽餅粉、碳酸鈣、糖等,可促進菌絲生長蔓延,增加菇蕾發生量。
2.水分 杏鮑菇工廠化比較耐旱,但含水量適宜更有利于生長發育,提高產量。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65%,但由于栽培時不宜在菇體上噴水,菇體所需的水分主要來源于培養料,所以調配培養料含水量時可適當提高至65%~70%。空氣相對濕度,菌絲體生長階段60%左右即可,而現原基后子實體分化階段以90%~95%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可適當調低到85%~90%。
3.溫度 溫度是決定杏鮑菇工廠化栽培成功的關鍵。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2~27℃,最適溫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絲生長不良。杏鮑菇是恒溫結實性菇類,溫差過大,不利于原基的發生,出菇溫度范圍為10~18℃,最適溫度12~16℃,低于 8℃不會出現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現畸形菇,還會發生病害,引起死菇、爛菇。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1℃,最適溫度為10~18℃。對溫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不同,在引種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4.空氣 菌絲體生長階段需氧量相對較少,低濃度二氧化碳對菌絲體還有刺激作用,隨著菌絲體的生長,袋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達到2.2%,菌絲仍可正常生長。現原基,則需要充足的氧氣。二氧化碳濃度應降低到0.01%左右。子實體生長發育期,也需要空氣新鮮,二氧化碳濃度小于0.02%為宜。
5.光照 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黑暗的環境下會加快菌絲的生長。現原基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期則需要—定的散射光,適宜光照強度為500~1000勒克斯。
6.酸堿度 菌絲體生長的pH范圍為4~8,最適pH為6.5~7.5。出菇階段的最適pH為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