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奉節縣臍橙研究所 黃培成
奉節縣復興果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宋登舉
黃背木耳,學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l,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食用菌之一,分類學上隸屬于真菌門、擔子菌綱、銀耳目、木耳科、木耳屬。黃背木耳營養豐富,質脆可口,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有醫療保健作用,既適鮮銷,又可干制出口,是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極具發展潛力的食用菌新品種。我所從1997年開始黃背木耳引種馴化和栽培試驗,在新民、鐵甲、明堂、九術等9個鄉鎮開展大面積示范栽培均取得成功。現將其袋料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栽培季節 黃背木耳子實體分化溫度為中、高,溫類型,以24℃~28℃的中溫最為適宜,溫度過高過低均不利于菌絲分化。因此,必須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黃背木耳出耳對溫度的要求來安排栽培季節。我國南方地區一般以3~4月播種最為理想。少數地區可提前到2月或推遲到5月播種。
二、原材料及培養料配方
(一)原材料 適合黃背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材料多而廣泛。我國廣大農村收獲的棉子殼、稻草、玉米稈、麥稈、豌豆稈、胡豆稈等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含量高的農作物附產物均可。選用的原材料要求新鮮、干燥、無霉、無異味等。其中雜木屑以木質堅硬、邊材發達的闊葉樹最為理想,但對原料中松脂、精油、醇、醚及芳香物質含量高的松、杉、柏、樟等樹木,必須用石灰水浸泡 2個月以上,或者讓其露地發酵1年左右待消除上述物質后才可使用。
(二)培養料配方 1.棉籽殼30%、甘蔗渣30%、雜木屑30%、麩糠10%。 2.棉籽殼30%、玉米芯粉30%、雜木屑30%、麩糠10%。3。甘蔗渣30%、玉米芯粉30%、雜木屑30%、麩糠10%。4.棉籽殼60%、雜木屑30%、麩糠 10%。5.稻草(麥稈)90%、玉米稈(麩糠)10%。培養料的配方比例可適當調整,但一般來說,棉籽殼含量越高,黃背木耳產量越高,且耳片質量越好。此外各配方還應加糖、碳酸鈣成石膏、過磷酸鈣各1%。
三、拌料裝袋滅菌接種
(一)拌料 拌料要根據不同原料和輔料吸水性和酸堿性靈活掌握,其稱量比例每50kg干料對石灰水液60~65kg(其中,石灰水液的混合比例為50kg水中加入石灰粉1kg),要求先將主要原材料拌勻,然后將石灰水浸出液和溶化的添加劑混勻后加入原料中,不斷地翻動攪拌。一般適合菌絲生長的pH值為7~7.5,含水量為55%~60%。確定含水量的簡易方法是手握緊培養料能成團,有濕印而無水滴為合適,也可用稱量烘干法直接測定。對pH值測定可用PH試紙比色法。但拌料時的pH值應控制在8~9,培養料在高溫滅菌時酸堿度會降低到7~8。
(二)裝袋 裝袋一般采用人工裝袋,要求選用20~23cmx 37~42cm、厚3~4 絲聚兩烯或聚乙烯塑料袋,兩端安上菌圈,用耐高溫聚乙烯薄膜封口。
(三)滅菌 封口后的菌袋要及時送入專用土蒸灶內,并按要求碼成“井” 字型,用猛火迅速升溫達100℃滅菌,持續5~18h后及時打開灶門降溫,并趁熱將袋搬入接種室內接種。
(四)接種 1.嚴格挑選菌種:優質黃背木耳菌種要求菌絲潔白、濃密,生長粗壯整齊、無雜菌、無黃色積水、無耳基或耳基形成較少。具清香味、無酒酸、霉臭等異味。2。消毒:接種前要對接種室內的接種袋、菌種、接種工具、封口紙、消毒藥品等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30~60min,其用藥比例為每m3用甲醛10ml、高錳酸鉀5g同時,對手、菌種膜面、接種工具等要用復合酚稀釋液浸泡0.5~1min后才可正式開始接種。3.接種:接種辦法是采用破袋、挖袋成直接用接種鉤鉤人袋口等方法進行熱袋接種,要求接種速度快。菌種在空汽中暴露時間短。一般每袋接種50~100g,接種時要將菌種接在菌袋兩端的肩緣上并用手指將種轉動一圈,達到周身有種即可,接種后應及時封口。接種后的菌袋要及時搬入培養室疊袋堆放,控制溫度28℃~30℃,讓菌種盡快吃料,一般培育30~40d菌絲滿袋或菌絲達菌袋80%后可移入耳場管理。
四、出耳 用超薄型刀片劃袋開洞,深度以不傷菌絲為度,開洞數量每袋4~5個6出耳管理的關鍵是耳片濕度控制,要求“少吃多餐”,勤噴、少噴,干干濕濕,確保耳片濕潤無積水。一般耳片小時少噴,耳片大時多噴;陰雨天不噴或少噴,晴天干燥有風多噴;一般少時1d1~2次,多時1d2~3次,確保相對濕度在85% ~95%。噴水方法是用手動噴霧器噴霧,以地面或空間噴水為主,忌向袋面直接噴水。
五、采耳 在正常情況下,從開洞到采收一般需15~25d。初生的黃背木耳子實體成杯狀,以后逐漸展開,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開始收縮,顏色由紫紅色變成紫色時就可采收。采耳方法是用手捏住耳基將整叢子實體采下。采前應停止噴水1d,盡量選在晴天利于曬干,采后應停止噴水3d。有利耳基傷口愈合。以后經過15d 左右的水分管理又可采收?。次耳,條件好的一般可連續采耳3~4次。 (郵編:4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