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松菇,味鮮美、質地脆嫩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是歐洲和東南亞地區最受歡迎的食用菇之一。
柳松菇菇蓋光滑,初期半球形、棕色,后平展,色變淺,直徑2~8厘米,菌環膜質,著生于菌柄上部,菌柄長3~6厘米、粗25毫米、中實、表面有條紋、淺褐色、脆嫩,菌肉厚2~5毫米,菌褶密,初始白色,后變淡褐色。
一.對栽培環境的要求
1.營養
柳松菇系木腐菌,對栽培環境的要求與其他木腐菌基本相似,其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主要是碳源和氮源,適合的碳源有木屑、棉籽殼等,適宜的氮源主要有玉米粉、豆餅粉、麩皮及米糠。菌絲體生長在PDA培養基上,或麥粒種,或液體菌種接到木屑、木屑加棉籽殼或純棉籽殼等培養基上,菌絲生長均旺盛,都能正常長出子實體(菇)。
2.溫度
柳松菇的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5~30℃,最適溫度為25℃,在10~28℃均能形成子實體,最適溫度為20~22℃。
3.水份與濕度
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為65~70%,子實體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水份,菇房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90%左右。濕度過高,子實體極易開傘,濕度過低,子實體干癟長不大。
4.空氣與光照
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子實體分化發育需要有散射光,并要有充足的氧氣,這樣有利于子實體生長粗壯。
5.氫離子濃度(PH值)
菌絲體在酸堿度(PH值)4~11范圍內均能生長,最適PH值為5~6,屬微酸性的。
柳松菇菌絲蛋白酶活性比較強,對蛋白質利用能力也就較強,所以在配制培養料時要適量添加玉米粉或豆餅粉,有利于提高產量。
二.栽培種制作
用聚炳烯塑料袋熟料栽培,袋規格為17~33厘米。
三.培養基配方
1.木屑40%、棉籽殼40%、玉米粉或豆餅粉5%、麩皮或米糠14%、石膏1%。
2.棉籽殼78%、玉米粉或豆餅粉5%、麩皮或米糠14%、石膏1%。
木屑或棉籽殼事先用清水淋灑或浸泡預濕,其余各種原料相互混合拌和后,再與事先預濕的木屑或棉籽殼充分拌勻,含水量調到65~70%。
原料拌勻后隨即裝袋至袋高的1/3處,袋口可用頸套塞棉塞,可將袋口折平(接種及套上橡皮筋),需在5小時內裝完袋進鍋消毒,減少滅菌前微生物繁殖,不宜在陽光下裝袋,以免原料發酵變質,裝袋時輕裝、輕壓(適度壓緊壓平料面)輕拿、輕放,常壓滅菌保持100℃10~14小時,高溫滅菌在1.5千克/平方厘米壓力下維持3個小時,保證徹底滅菌,滅菌后待冷卻即可接種。
接種必須嚴格遵守各次無菌操作規程,適當加大接種量以利菌絲盡快定植蔓延,供試原種要求菌絲潔白健壯、無雜污斑點,原料瓶事先在0.5%新潔爾滅溶液中浸濕擦干,放入接種箱或接種室,接種箱或接種室按規定要消毒30分鐘,接種時削去原種瓶表層培養基2厘米后方可接種。若用液體菌種,接種量每袋10ml。接種后的菌袋移到事先準備好的清潔、干燥、通風、弱光的培養室內培養架上培養,發菌期室內不必經常換氣,待菌絲長滿后將菌袋口拉松,以利于形成菇蕾。現菇蕾后將袋移至菇房,菇蕾逐漸長大,將袋口剪去,并調節菇房相對濕度至85~90%,溫度控制在22℃左右,隨著菌塊四周長出菇蕾,逐步向下將菌袋脫去。可早晚兩次噴霧狀水,但不可直接向子實體噴水,并保持菇房通風換氣及有散射光。
待菌環即將破裂時進行采收,采收一定要及時,一旦菇蓋下的菌環破裂,采收的菇就會失去商品價值。
栽培柳松菇季節氣溫較高,特別要注意防治眼菌蚊,受其危害的栽培袋白色的菌絲會消失,培養料變為深褐色,致使菇蕾無法形成,已經形成的菇蕾也會萎縮腐爛,因為在子實體(菇)生長期間,不能噴撒任何農藥,所以在栽培袋搬入菇房前,對菇房一定要進行薰蒸消毒,門窗應裝上60目紗的紗門紗窗,以防蟲體很小的眼菌蚊進入菇房進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