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Grifola Umbelleta(pers.ex.fr)pilat.
英名:Umbrella polypore;
Chinese Sclerotium.
別名:楓樹苓、地烏桃、黑豬糞。
分類:隸屬于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奇果菌屬。
概述:豬苓屬多孔菌,菌核生于地下的土層中,塊狀,不規則,疣,表皮黑褐色,內肉近白色或淡黃色,干后堅而實,手按發軟,輕如軟木。子實體由菌核生長,伸出地面。菌蓋圓形有小鱗片或細紋,菌肉白色與空氣接觸變為褐色。
豬苓是一種特殊的藥用菌,中醫應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等癥。現代醫學提取“豬苓多糖”治療腫瘤效果甚好。
生物學形態
豬苓屬于多孔菌類。菌核形成于地表下,子實體發育露出地面,多為叢生,俗稱“豬苓花”。菌核有豬屎狀、馬屎狀。其發育過程要依靠蜜環菌提供營養物質,屬單利共生關系。陜西省商洛地區可采挖到野生豬苓。
栽培時期
在12月份冰凍之前,春季3月解凍之后直到5月均可栽培。總體說來,冬栽比春栽要好得多,因為冬栽使密環菌與豬苓有充足的時間接觸,密環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結合和吃樹木營養進行發育。所以,密環菌生長,菌核才能生長。
選擇良種
1、豬苓菌核有豬屎、馬屎和雞屎等形狀,在選種時,要選擇豬屎和馬屎狀的作種苓。
2、菌核烏黑質堅的毓和再生能力弱,只能作商品,不能用于作種。新生的一二年菌核灰黃色,用手捏壓發軟的均可選用做種。
3、選種的時間為10—12月份,此時核漿定型,停止生長,基本進入休眠期,含有機物質多。
4、選密環菌索生長旺盛的寄生樹根木段,以利豬苓菌核接觸菌索生長旺盛的寄生樹根木段,以利豬苓菌核接觸菌索而得到良好的營養。因選擇和培植密環菌就是生產栽培豬苓的重要一環。
栽培方法
1、適選場地:次生林半陽半陰的山地,坡度在30—40°腐植質含量高而又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兼能蔽陰之地最為理想。
2、精選菌類:麻櫟類的青網樹段較好,椴木、樺木、楓相木等樹種皮厚質良,負載密環菌生長的營養豐富,持久性強。
3、種植深度:豬苓由于喜陰涼怕熱不怕寒,在培育時應高寒淺坑,窖深應在30—40cm;低山深坑,窖深應為50cm;陰蔽的地方要淺,陽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4、種核栽埋:把砍過魚鱗口聽新柴段和密環菌段在窖內相間隔放,用腐植質上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種放在密環菌棒與新菌柴之間的魚鱗口處。每窖用種10—15個,約250g重。放好后覆腐植質于菌核之上。然后再放一層菌柴和新柴,如此相間隔放,即菌核兩層,菌柴三層。坑 窖上面覆土成弓背形,能以排水并提高地溫。
5、科學長大管理:剛下種的窖坑上方不宜腳踏畜踩,菌棒也不宜扒土翻動。到了夏秋季節,要進行一次檢查,小心取出上層中的一至二根新柴,看密環菌是否生長健壯。如干旱就要灑水保障,若漬水可開溝及時排除,窖內如有螞蟻螬蟲,可用藥劑毒殺。
收獲加工
豬苓多年生習性,一兩年內產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時期,收獲中要注意表面土層中的菌核。色黑質硬的稱為老核,這就是商品豬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豬苓。色澤鮮嫩的灰褐色或黃色豬苓,一般核體松軟,可作種核。
在收獲時要去老留幼。將已收獲的豬苓菌核去雜刷洗耳恭聽,弄得干干凈凈,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涼曬,干后即可裝運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