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蘑菇菌種的選育、保藏和一、二、三級種的生產供應必須嚴格按照“福建省蘑菇菌種管理條例”和“福建省蘑菇菌種及蘑菇罐頭標準綜合體”(1990年省標準局批準)的規定執行。菌種選育與保藏由省蘑菇菌種研究推廣站主持。經省審定、公布的菌株,母種(一級種)由省推廣站按制種計劃生產。
原種(二級種)由省推廣站或委托地市蘑菇管理單位組織定點生產、供應。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蘑菇母種和原種。蘑菇栽培種(三級種)的生產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目前經省審定的菌株為閩1號,閩2號(As1671),閩3號(As1789),閩4號(As2796),閩5號(As3003)和試推廣菌株As4607。
1.制種規程
1.1 制種場條件
1.1.1 人員:專人負責,主要技術人員應經縣以上菌種管理部門認可
1.1.2 地點:交通方便,水電供應可靠,環境干燥、潔凈,遠離污染源,地勢開闊。
1.1.3 場所:須有原料貯藏室、配料滅菌室、接種室和培養室,布局合理。
1.1.4基本設備:磅秤、高壓滅菌鍋、接種箱、培養架等。一級種生產還必須有干燥箱、恒溫箱、電冰箱、工業天平、空調機等。
1.2 制種方法
1.2.1 工藝流程:培養基配制→高壓滅菌→接種→培養。
1.2.2 一級種
1.2.2.1 培養基配方
a.常規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去皮),葡萄糖20g,瓊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b.麩皮培養基:麩皮50g,葡萄糖20g,瓊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c.馬鈴薯麥芽汁培養基:馬鈴薯200g(去皮),麥芽汁100ml,葡萄糖20g,瓊脂18-20g,水900ml,pH自然。
d.糞草培養基:腐熟麥桿(干)100Kg,腐熟牛糞粉(干)25Kg,麩皮8Kg,石膏粉1%,碳酸鈣2%,含水量62%左右,pH7.5。
1.2.2.2 高壓滅菌
a.瓊脂培養基(斜面):壓力9.8×104Pa,溫度121℃滅菌30分鐘。
b.糞草培養基:壓力1.4×105Pa,溫度126℃ ,試管和750ml玻璃瓶滅菌時間分別為60分鐘和120分鐘。
1.2.2.3 一級種培養
a.斜面母種:20-22℃培養10天左右,待菌落長到斜面1/2時,把溫度降至16-18℃,繼續培養到菌絲長滿斜面。
b.草基母種:培養溫度22-24℃ 。
1.2.3 二級種,三級種
1.2.3.1 培養基配方
a.糞草菌種:與一級種相似,麩皮和牛糞粉加量可減少,750ml玻璃瓶裝量干重150g左右,成品凈重350±20g。
b.棉籽殼菌種:腐熟棉籽殼加石膏粉1%,碳酸鈣2%,含水量55%左右,pH7.5,750ml玻璃瓶裝量干重175g,成品凈重350±20g。
c.谷粒菌種:谷粒加碳酸鈣2%,含水量50%左右,pH7.5-8.0,750ml 玻璃瓶裝量干重300g左右,成品凈重500g±20g。
1.2.3.2 高壓滅菌:壓力1.4×105Pa,溫度126℃,谷粒菌種滅菌120分鐘,糞草、棉籽殼菌種滅菌90分鐘。
1.2.3.3 培養溫度:谷粒菌種培養溫度22℃左右,糞草、棉籽殼菌種23-25℃。
2.保種技術規程
2.1 保存用菌種:用于保存的菌種必須符合制種質量標準。
2.2 保存方法
方法條件 | 短 期 保 存(斜面冰箱保存) | 中 期 保 存(糞草管冰箱保存) | 長期保存(液氮保存) |
培 養 基 | 同1.2.2.1a.b.c | 同1.2.2.1.d | 谷 粒 |
保存溫度 | 4℃ | 4℃ | 低于-190℃ |
保存時間 | 不超過4個月 | 1-2年 | 2年以上 |
2.3 保種要求
2.3.1 菌種移接成活率:短期和中期保存的菌種,成活率應達100%,液氮保存的菌種成活率應不低于60%。
2.3.2 純度:在保存過程中不允許感染雜菌,保持原來純度。
2.3.3 遺傳穩定:重新移接經二次繼代培養,菌絲須恢復到保種前的生活力,經形態、同工酶、DNA-RAPD檢測和出菇試驗等,各項指標保留原菌株特性,沒有出現變異或衰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