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雙孢蘑菇規范化集約化栽培技術(二)


    【發布日期】:2010-07-15

          (二) 培養料堆制
          1978年以前,蘑菇培養料通常只進行一次發酵即把糞草料堆在室外,在自然條件下發酵1個月左右,經翻堆5-6次即裝床播種,平均單產一般只有4.5Kg/M2。在香港中文大學張樹庭教授的幫助下,中國于1978年首次引進了蘑菇培養料二次發酵技術。張樹庭在北京召開的學術交流會上指出:蘑菇單產高低,很主要的一個環節決定于是否采用二次發酵工藝。1979年3月,在福建莆田召開了全國蘑菇培養料二次發酵現場技術交流會。多種適合于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的簡易二次發酵技術得到推廣應用。但是由于菇房保溫條件差,加熱設備效能低,在二次發酵頂熱階段需消耗大量燃料而使二次發酵的推廣受到限制。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經試驗提出了節能二次發酵的新模式,其要點是:(1)適當縮短前發酵時間到10天左右。(2)前發酵的料半集中地堆放在床架中間三層(共五層)。(3)二次發酵采用先控溫培養(2-3天)后巴氏消毒(6-8小時)再控溫培養(2-3天)的新工藝。其特點是:(1)能充分利用堆料中微生物發酵發出的熱能,節約燃料。(2)促進了堆料有益微生物的生長,改善了堆料質量。(3)提高了培養料巴氏消毒的效果。(4)整個工藝易學易于控制,便于推廣。其結果是使中國蘑菇的單產普遍提高了15-30%。
          1.培養料配方
          培養料配方要求, 碳氮比: C/N==28-30:1, 含氮量: 1.4-1.6%,
          投料量: 30-35KG/M2。
          蘑菇培養料主要物料的碳氮比(C/N)  

     

    物料

    C%

    N%

    C/N

           

    稻草

    45.39

    0.63

    72.30

    大麥桿

    47.09

    0.64

    73.58

    玉米桿

    43.30

    1.67

    26.00

    小麥桿

    47.03

    0.48

    98.00

    稻殼

    41.64

    0.64

    65.00

    馬糞

    11.60

    0.55

    21.09

    黃牛糞

    38.60

    1.78

    21.70

    水牛糞

    39.78

    1.27

    31.30

    奶牛糞

    31.79

    1.33

    24.00

    羊糞

    16.24

    0.65

    24.98

    兔糞

    13.70

    2.10

    6.52

    雞糞

    4.10

    1.30

    3.15

    花生餅

    49.04

    6.32

    7.76

    大豆餅

    47.46

    7.00

    6.78

    菜籽餅

    45.20

    4.60

    9.83

    尿素

     

    46.00  

    硫酸銨

     

    21.00  

    碳酸氫銨

     

    17.00
          推薦配方之一(以下以栽培面積100M2計算, 130M2的用量為1.3倍, 230M2的用量為2.3倍的量)干稻草 2000KG 過磷酸鈣 30KG 干牛糞 1300KG 石膏粉 50KG 餅 粉80KG 碳酸鈣 40KG 尿 素 30KG 碳酸氫銨 30KG 石灰粉 50KG
          推薦配方之二(以栽培面積230M2計算): 干稻草 4400KG 過磷酸鈣 60KG  干牛糞 2000KG  石膏粉 100KG  菜籽粉 200KG  碳酸鈣80KG  尿 素 60KG 碳酸氫銨 60KG  石灰粉 120KG
          2.培養料堆制
          1)前發酵 堆制程序如下

    堆制程序 時間間隔 添 料 程 序
    預 堆 1-2 天 稻草、石灰粉, 牛糞、餅粉
    建 堆 3-4 天 尿素
    一 翻 2-3 天 過磷酸鈣, 碳銨
    二 翻 2-3 天 石膏粉
    三 翻 1-2 天 碳酸鈣, 石灰粉
    進 房    
          ①預堆: 稻草、牛糞應新鮮無霉變, 一切配料嚴格過秤; 稻草切短,在1% 的石灰水中浸泡充分預濕, 撈起隨堆隨踩成長方形; 牛糞碾碎過篩, 均勻混入餅粉, 加水預濕堆成長方形, 含水量掌握在手抓成團放地松散即可。
          ②建堆: 打掃場地, 按照料堆大小, 在堆料場用石灰畫出寬 1.8M、總長22M左右的堆基 (以栽培面積 230M2計), 周圍挖溝, 使場地不積水, 底層鋪30CM厚的稻草, 然后交替鋪上牛糞(3-5CM)和稻草, 每層高度 25CM左右,層數10-12層, 一直堆到料堆高達 1.5M以上。鋪放稻草時既要求疏松、抖亂, 又要扎邊切墻,料堆邊應基本垂直, 鋪蓋糞肥要求邊上多, 里面少, 下層少, 上層多, 從第三層起開始均勻加水和尿素, 并逐層增加, 特別是頂層應保持牛糞厚層覆蓋, 頂部堆成龜背形, 增加上層壓力, 水份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為準。
          ③翻堆: 翻堆的目的是通過每次對糞草的翻動, 改變料堆各部位的發酵條件 ,調節水分, 增加養分, 散發廢氣, 增加新鮮空氣, 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升高堆溫, 加深發酵, 使培養料得到良好的轉化和分解。因此, 翻堆時應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對調位, 把糞草充分抖松, 干濕拌合均勻, 各種輔助材料按程序均勻加入。
          第一次翻堆: 一般堆料后的第 1天料溫上升, 第 2-3天料溫可達70-75℃, 至第3-4天即可進行第一次翻堆。這次翻堆改變堆形前后豎翻, 堆基長度縮短1.5M 左右, 堆寬1.7M, 堆高不變, 料堆中間每隔1M設排氣孔, 翻堆時仍要澆足水分, 并分層加入所需的銨肥和過磷酸鈣, 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糞水流出。
          第二次翻堆: 第一次翻堆后 1-2天, 堆溫可達75-80℃, 3天后再進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時料堆寬度縮至1.6M, 高度不變, 長度縮短, 并在料堆中設排氣孔, 在翻堆時, 應盡量抖松糞草, 加入石膏分層撒在糞草上, 有利于均勻發酵。這次翻堆原則上不澆水, 較干的地方補澆少量水, 須防止澆水過多造成培養料酸臭腐爛現象。
          第三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后 2-3天,即可進行第三次翻堆。這次翻堆堆寬1.6M,高度不變, 縮短長度, 改變堆形前后豎翻, 料堆中間設排氣孔, 改善通氣狀況, 應使糞草均勻混翻, 將石灰粉和碳酸鈣混合均勻后分層撒在糞草上。整個堆制過程料堆水分應掌握前濕、中干、后調整的原則。
           ④進房時料的標準: 顏色呈咖啡色, 生熟度適中, 有韌性而又不易拉斷, 料疏松, 含水量為65-68%, pH值在7.5-8.5。若料偏干應用石灰水調水至適宜含水量,一般手握緊料有 5-7滴水滴由指縫滲出即可。
          2)后發酵
           ①菇房消毒: 每230M2栽培面積的菇房用甲醛 4KG, 敵敵畏1KG熏蒸, 密封24小時, 然后打開門窗通氣排除毒氣, 即可進料。
          ②進料: 把經前發酵的培養料迅速搬進菇房, 堆放于中間三層床架上, 厚度自上而下遞增(30CM, 33CM, 36CM), 堆放時要求料疏松, 厚薄均勻(圖1)。 
          ③后發酵: 培養料進房后, 關閉門窗, 讓其自熱升溫, 視料溫上升情況啟閉門窗, 調節吐納氣量, 促其自熱達 48-52℃, 升溫培養 1-2天, 再進行蒸汽外熱巴氏消毒, 殺滅雜菌與害蟲。蘑菇主要病菌與蟲害的殺滅溫度及時間可參考下表數據。
                                         蘑菇主要病菌與蟲害的殺滅溫度、時間

    病菌或蟲害名稱

    55℃時數

    60℃時數

    疣孢霉(濕泡病菌)

    4

    2

    輪枝孢霉(干泡病菌)

    4

    2

    白色石膏霉(帚霉)

    4

    2

    輪指孢霉(蛛網霉)

    4

    2

    假單孢菌(細菌性病斑菌)

    2

    1

    蠅類和癭蚊類的幼蟲

    5

    3

    線蟲

    5

    3

    胡桃肉狀菌(假塊菌)

    6

    3

    黃霉(含孢霉)

    10

    3

    褐色石膏霉

    16

    4

    綠霉(木霉)

    16

    6

    唇紅霉(地霉)

    16

    6

          每座菇房可采用四個汽油桶改裝成的蒸汽發生爐灶外熱 (爐灶必須離菇房2M,以防火災), 使料室溫達60℃保持 6-10小時(一般情況下, 當天上午6時點火, 中午11點左右可達60-62℃, 保持到晚上即可達到要求, 測溫時均測料中心溫度, 中心溫度達62℃, 周圍溫度一般為60℃)。之后壓爐火保持在48-52℃繼續培養3-5天(視料的腐熟程度而定)(圖2), 每天小通風 1-2次, 每次通風數分鐘。 如培養料仍有氨味, 須繼續升溫培養至氨味消失。測溫時, 人不得入室, 在室外制一竹竿溫度計 (竹竿長 2M, 直徑2.5CM, 在前端一節挖槽, 裝入酒精溫度計, 捆緊即可), 由室外插入至料中心測溫。
          ④培養料標準: 料色為褐棕色, 腐熟均勻, 富有彈性, 禾桿類輕輕拉即斷, 發酵正常的培養料,C:N=17:1,含水量 65%左右, pH 7.5-7.8, 無臭味異味, 具有濃厚的料香味, 料內及床架上長滿棉絮狀的嗜熱性微生物菌落,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可供蘑菇優先利用。
          3)發酵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
          ①糞多、草少,料堆壓得太緊,造成透氣不良,厭氣發酵,堆溫不高。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提早翻堆并適當加些柴草,將糞草料抖松,料堆縮狹,增加通氣性,以提高堆溫。
          ②草多、糞少,堆的太松、太狹,經風吹日曬,料內水分蒸發,糞草過干,微生物活動困難,堆溫不高。在這種情況下,也應提早翻堆,將料堆適當放寬,將草拍緊,加足水分,以利升高堆溫。
          ③翻堆時,發現部分培養料發黑、發粘、發臭或發酸。這主要由于培養料內水分過多,糞草過濕,造成了厭氣發酵的緣故。應翻堆時將中間黑、臭、粘的培養料翻到外面,將糞草料抖松,散發水分。在料堆內打洞,增加通氣性。
          ④料堆內產生白色粉末狀的物質。在高溫、干燥的情況下,耐高溫的放線菌容易大量繁殖、生長、消耗培養料內的養分。發現堆料有白色粉末物質時,必須澆足水分以免培養料過干。
          ⑤料堆內草腐爛,糞塊生,有霉氣。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培養料前期堆溫不高,又沒有及時采取適當措施,使培養料不是腐熟而是腐爛。需及時翻堆,提高堆溫。
          ⑥后發酵結束培養料過干。主要原因是進房時培養料含水量未適當提高。后發酵期間又未能采取保濕的措施。播種前雖可補充水分,但易引起雜菌的感染,此時可用1:800倍多菌靈溶液調節水分,以防雜菌的發生。
          ⑦后發酵結束后,料內星茫狀的有益微生物很少,轉色差。這主要是后發酵期間料溫過高,通氣不良等因素所造成。應延長后發酵的時間,維持好溫度(48-52℃),適當通風,培養好氣嗜熱的有益微生物。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东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宝鸡市| 宁德市| 天门市| 达州市| 浮梁县| 文化| 布拖县| 怀仁县| 洛扎县| 盘锦市| 兴义市| 启东市| 马公市| 石楼县| 宜兰市| 南康市| 西盟| 阜新| 外汇| 库伦旗| 万安县| 宁化县| 江油市| 隆子县| 大方县| 桑日县| 甘肃省| 陇川县| 安多县| 浏阳市| 浦东新区| 九江市| 怀柔区| 阿克陶县| 沅陵县| 临漳县| 自治县|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