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事業的現狀和發展怎樣?
據法國有關的權威人士估計,1979年世界食用菌產量中,雙孢蘑菇居第一位,約占69%,香菇居第二位,約占14.2%,草菇為第三位,約占4.3%,其后金針菇約占4.1%,木耳約占3.4%,平菇類約占1.3%,銀耳約占0.6%,滑菇約占0.6%,其他菇類合計約占2.5%。另據我國的生產統計,1981年我國蘑菇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蘑菇為我國食用菌類出口量的第一位。1982年我國對外經濟貿易部把食用菌列為重點扶植的十三類出口商品之一。80年代以后,各國食用菌發展速度趨向平穩。
發達國家食用菌生產十分重視商品信息。它們以銷定產,建立推銷網點,分批作價,定時投放等環節保證生產的高運作、高效益。生產方式趨向于工廠化、集約化、機械化。有力地控制病蟲害及食用菌的生產周期等,使食用菌栽培成為生產效率高、經濟利潤高的行業。
很多國家花大力氣繼續做好菌種更新、復壯工作,同時大力培育新品種,堅持科學試驗。我國70年代以來,政府及科研部門加強對食用菌事業的扶持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但研究的深度、廣度還不足以應付生產上諸多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我國食用菌栽培業的生產還處于零散,手工操作,欠缺科學指導,信息不靈通的狀態,這是造成生產效率不高、產品質量欠佳、經濟效益微薄的原因。
要把原有品種質量提高、增加生產效益,積極引種、馴化野生品種和有藥用價值的品種。盡快進入工廠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以取得高產、穩產,這是廣大食用菌栽培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