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本文提供了河南省某縣袋料香菇在催菇和出菇管理關鍵時期的詳細技術指導意見。文章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催菇時的“三看”(看當地氣溫、看菌絲成熟度、看菌袋情況),出菇后的“四管控”(溫度、濕度、光照、通氣),以及及時復壯養菌。通過這些技術管理措施,旨在幫助菇農提高香菇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經濟收入。
目前我縣袋料香菇已陸續進入催菇和出菇管理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技術管理水平,對香菇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影響極大。為幫助菇農增加收入,河南省農科院西峽分院針對出菇的技術管理提出以下指導意見。一、催菇時要做到三看
什么時間催菇比較適宜,當地氣候條件是一個重要指標。就我縣而言,不同區域海拔不同,氣溫差異較大,催菇時期的選擇,必須要看當地氣溫條件,是否符合所選種的香菇品種對出菇溫度的要求。例如 9608 香菇品種,屬于中溫偏低型品種,催菇期氣溫必須要穩定在 20℃以下才能催菇,一般以 15℃-16℃為最好。而七河九號、808 等品種屬于中溫偏高型品種、這些品種雖然出菇溫度范圍較寬,但催菇溫度應在 22℃以下為好,出菇生長期以16℃-18℃為最好。無論哪個香菇品種,催菇時期的溫度,對能否出菇和出菇質量影響極大,所以對催菇時期的選擇,菇農要特別重視,慎重選擇。能否催菇不僅要看當地氣溫是否適宜,同時還要看所培養的菌棒菌絲是否達到充分成熟,否則不能催菇。要知道香菇能否正常出菇,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內因:菌棒菌絲充分成熟,菌絲體內積存有大量養分。二是外因:溫、濕、光、氣等條件符合出菇要求,唯有兩個因素同時具備才能正常出菇。如何確定菌絲是否成熟,可以從三個方面判定:①所種香菇品種,培養期間總有效積溫,是否滿足該品種菌絲成熟總積溫的要求。②菌棒重量是否明顯減輕,一般減重 25%左右。③是否有報信菇發生,若普遍發生報信菇,說明氣溫和菌絲成熟度都符合要求。④最可靠的判定辦法是先做出菇試驗再催菇。①對菌袋過輕、轉色過淺、菌皮過薄的菌棒可適當補水,但嚴禁刺激過重,防止出菇過密,菇體小、質量差并造成菌棒養分損耗過大,影響后續出菇產量。②對菌棒過重、菌皮過厚、轉色過深的袋子(特別是水袋子),千萬不能注水或強刺激催菇,否則會進一步延遲出菇時間,對這類菌棒應早刺孔,散濕、增氧,適溫養菌促使菌絲完全成熟后再催菇。③對轉色正常、重量適宜、菌絲充分成熟的菌棒可以正常刺激催菇,這類菌棒一般出菇不稠不稀、個體肥大、質量好,優質菇比率大。二、出菇后要做好四管控
(一)溫度:根據天氣狀況,及時調控溫度,通過揭膜、蓋膜、遮陽和通風控制棚內溫度在適溫范圍內。一般在氣溫低時以保溫為主,氣溫高時以降溫為主。(二)濕度:出菇期,空氣濕度以 85%-90%為宜,濕度過大,宜發生霉菌,濕度過小,幼蕾容易死亡。如果培育花菇時,可在菇體發育至 1.5 厘米左右時,空氣濕度逐步降低到 70%左右為宜。(三)光照:完全黑暗不出菇,出菇期必須要有一定光照,一般要求光照度必須達到 300-500 勒克斯(能在棚內讀書看報),嚴冬時期可以全天光照,這樣既增溫,又能滿足對光照的要求。(四)通氣:出菇和菇體生長期對氧氣需求較大,二氧化碳容易積累過多,菇棚每天必須通風換氣,一般每天至少兩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根據菇棚長短,靈活運用,防止因通風不良,造成畸形菇和霉菌的大量發生。三、及時復壯養菌
每出一茬菇后,必須要復壯養菌,才能催下一茬菇,因為子實體的發生和生長是靠菌絲體積累存儲的養分供給生長,如果養菌復壯不到位,急于催菇,因菌絲體養分積累少,很難多出菇、出好菇。一般養菌復壯時間需要 7-10 天(視溫度情況靈活掌握),控制養菌溫度在 23℃-25℃為好。總的來講,催菇和菇體生長期的技術管理要做到“三看、四管、一復壯”。在整體出菇期間,在管理上要盡量做好控好第一茬,管好二三茬,重視第四茬。一般第一茬菇氣溫高,生長快,質量差,菌袋養分足,要控制輕刺激,防止過度消耗養分,控制出菇量在 0.7 斤左右。第二茬第三茬這個階段氣溫較適宜,是奪取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時期,爭取每茬菇達到 0.5 斤以上。一般第四茬以后產量低,部分菇農不夠重視,其實菌棒還有一定營養,應引起重視,繼續加強管理,一般每袋還可再出菇 0.1 斤-0.2 斤。總計四茬,袋均鮮菇產量應達到 1.8 斤-2.0斤的目標要求,干菇達到 0.3 斤-0.35 斤,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總之香菇生產環節多,每個環節都很重要,細節決定成敗,希望所有菇農在出菇期的技術管理上要高度重視,依靠技術管理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增加經濟收入。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