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珍稀食用菌大杯蕈種植技術


    【發布日期】:2024-03-11  【來源】:《農業增收致富門路200條》
    【核心提示】:珍稀食用菌大杯蕈種植技術

    大杯蕈是國內近年新開發的珍稀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似竹筍般的清脆、豬肚般的滑膩,被譽為“筍菇”和“豬肚菇”。該品種實體較大,菌蓋直徑4~25厘米,單朵重300~500克,每平方米產量達40多千克,比常規品種產量高得多,適宜在氣溫較高的夏季栽培。大杯蕈的上市可以填補食用菌生產淡季的市場空缺,售價高,每千克在15~30元之間;品級好的可以達到每千克50~60元乃至更高,比傳統食用菌更具有經濟價值。目前市場貨源緊缺,需求量大,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大杯蕈種植技術如下。

    菇場要求

    1.地點與布局
    選擇地勢高燥、平坦,利于排水,交通方便,便于運入和運出,并且干凈衛生,遠離污染源、廁所、垃圾養殖場等,同時有水源,管理方便的場所。根據栽培工藝,結合當地的環毒和條件進行菇場總體布局,可分為堆料場與倉庫、制袋區、滅菌區、培養區、栽培區等。
    2.標準菇房
    應坐北朝南,具有保溫、保濕和空氣交換功能。每座標準菇房有效栽培面積150平方米左右。兩邊操作的菌床寬度為1.6~1.8米,單邊操作的菌床寬度為0.8~0.9米,層距0.55~0.65米,下面菌床與地面距離0.3米,最上層菌床距屋頂1~1.3米,菌床之間的通道0.7~0.8米。菌床之間每條通道兩端開上下通風沙窗一對,上窗低于檐0.5米,下窗高出地面0.2米,窗大小為0.4米x0.5米。
    3.拱式塑料大棚

    一般寬6~8米,長12~30米,邊高1.5~1.8米,中間高2.5~2.8米,畦式0.8~1.0米,溝深0.4米。在棚兩端各開一扇門和幾個通風窗,兩側也開若干通風窗,窗寬為0.4米,高0.45米,大棚宜按南北走向建造,以利棚內溫度均勻。

    原料要求

    1.主料
    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要求新鮮、潔凈、干燥、無蟲、無霉、無異味。
    2.輔料

    麩皮、糖、輕質碳酸鈣石灰等。要求新鮮、潔凈、干燥、無蟲、無霉、無異味。水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清潔的自來水、泉水、井水、湖水等。

    制袋工藝

    1.制袋時間
    根據當地氣候和地理環境選擇適宜的制袋時間。
    2.栽培袋制作工藝流程
    備料→培養料配置→拌料→裝袋→封口→滅菌→冷卻→接種→菌絲培養。
    3.技術要求

    培養基推薦配方:干雜木屑49%、棉籽殼29%、麥麩20%、糖1%、輕質碳酸鈣1%或干雜木屑39%、棉籽殼34%、麥麩22%、玉米粉3%、糖1%、輕質碳酸鈣1%。將備種料混合拌勻,培養料含水量應控制在60%~65%,pH值為7.5~8.0。培養料裝到塑料袋中,壓實,密實適中,上緊下松,中間打穴。采用17厘米x33厘米x0.005厘米聚丙烯塑料栽培袋,每袋300克。將裝完料的塑料袋后套上套環,塞上棉花或無棉蓋。采用高壓滅菌或常壓滅菌。常壓滅菌將栽培袋放置于周轉鐵筐內,移到滅菌鍋(池、箱)內。周轉鐵交錯疊放,中間留有間隙蒸汽。關閉鍋(箱)門或蓋實罩蓋物,升溫至100℃,維持14小時左右。滅菌后的栽培袋移到預先消毒的冷卻室或接種室中冷卻,待冷卻至手摸過去不燙為止。用栽培種接種。菌種的菌齡應使用菌絲滿袋(瓶)后一周左右的菌種。接種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每瓶(袋)栽培種接50~60袋栽培袋。培養室應預先清洗消毒。接種后的栽培袋排放黑暗或微光的培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5~28℃之間??諝庀鄬穸炔灰舜笥?5%。接種后一周應檢查栽培袋,觀察菌絲生長情況;發現污染袋,則應及時將其清理出養室。此后,再做1~2次的檢查。將長滿菌絲的袋移入栽培室開袋覆土出菇。

    栽培管理

    1.栽培方式
    以層架式栽培為主,畦地式栽培為輔。
    2.覆土
    火燒土、田土、菜園土。先將水PH值調到7.5為止,再將預先曬好的土放進調好水中吸透。含水量22%~23%。方法是先覆粗土后覆細土。覆土層3~4厘米,要求均一致。
    3.出菇前期管理
    覆土后,保持土壤濕潤,以土粒捏扁而不散為度。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92%~93%,一般7~15天后土面就有原基形成。通風管理應與水分管理配合進行,溫度高于30℃以上早晚噴水和通風,低于23℃以下中午期間噴水和通風,保持菇房內溫度,以防原基大量死亡。溫度應控制在23~32℃之間,過高或過低不利于出菇。適當增加光照可促進原基形成、分化,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
    4.采收期管理

    噴水量應根據菇大小、土的濕度和氣候如何具體掌握。一般菇多噴水就多,菇少噴水就少;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不同階段菇,每潮菇前期通風少,后期多,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氣溫高于32℃,應在早晚風噴水;低于23℃應中午通風、噴水。

    采收管理

    1.采收適期
    大杯蕈充分生長,菌蓋呈漏斗形,菇體大小、長度已達到產品標準。從現蕾到采收一般需6~9天(視溫度而定)。采收大杯宜在夜晚或清晨進行,避免中午或午后采收。采收時手握緊菌柄拔起,注意不要碰壞菌蓋。
    2.產品處理
    小心去掉菌柄基部的泥土,揀出傷、殘、病菇,分揀后稱重或歸類堆放。移動時應小心輕放。鮮大杯蕈要預冷分裝,及時放冷庫保存,并應在低溫條件下運輸,以保持產品的良好品質。進脫水機加工干大杯蕈,烘干時要掌握烘干的溫度、時間,含水量控制到12%,要用雙層塑料袋及時包裝,注意防潮。
    3.采后管理

    采收后應清理留在土中的“菇腳”,老化菌絲,整平料面,停水3~5天,讓土面菌絲恢復后再噴水,控溫、控濕、控光照,促使原基形成。大杯蕈可采收3~4潮。

    病蟲害防治

    1.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菌絲培養階段
    培養初期培養料易發生雜菌感染(綠色木霉、細菌、黃曲霉),應揀出打碎與新料混合裝袋。培養后期培養料底部發生局部雜菌感染,可繼續留用出菇。培養中后期培養料發現跳蟲就及時埋掉。栽培袋如果棉塞潮濕,碰到高溫高濕易發生紅色鏈孢霉感染,應及時移出培養室并進行燒毀或埋掉。
    3.覆土階段
    覆土后出現白石膏霉,應及時撒過磷酸鈣,加大通風降低溫度。覆土后表面長出綠色木霉、黑曲霉,應增加通風次數。
    4.出菇階段
    發現菇蠅時,門及門窗應裝防蟲網,菇房安裝滅蟲燈并加大通風。栽培期間不得向子實體噴酒任何化學藥劑。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亚东县| 五指山市| 绥德县| 苍梧县| 锡林浩特市| 高邑县| 交口县| 衡水市| 乐平市| 清苑县| 马龙县| 太康县| 富裕县| 湾仔区| 盐边县| 普兰店市| 勃利县| 亚东县| 响水县| 攀枝花市| 徐闻县| 息烽县| 秦安县| 神农架林区| 亳州市| 永州市| 阜康市| 新晃| 天气| 桦南县| 九台市| 井陉县| 霍城县| 临夏县| 宜州市| 孟津县| 富裕县| 浮山县| 屯昌县|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