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菇是一種冬、春季發生的菌蓋粘滑的木腐菌,為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滑菇成熟期金黃色,味道鮮美,口感佳,具有滑、鮮、嫩、脆的特點。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滑菇的栽培技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培養料
滑菇母種采用加富PDA培養基,22℃恒溫培養1周至滿管,原種和栽培種的培養料配方為木屑70%、稻殼10%、麩皮12%、玉米粉6%、糖和石膏各1%,水適量。滑菇栽培料配方為木屑80%、麩皮15%、玉米粉3%、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55%-60%為宜。
二、培養料預處理
培養料預處理可以殺死料中不耐高溫的雜菌和害蟲,軟化培養料以使料中養分易于被菌絲吸收利用。將培養料進行常壓滅菌,100℃下維持2-3小時即可。
三、培養料制作菌塊
滑菇采用箱式塊栽為佳,因此需把培養料制成長方形塊狀。用玉米秸串簾成托簾,塑料薄膜包料,并用長方形木框作模子。做塊時,在托簾上放木框模子,將薄膜鋪于模內,再將滅過菌的培養料裝入薄膜內,每塊裝濕料重6-8公斤,最后用薄膜包好料后脫框。托簾上托著菌塊,送到接種室接種。
四、接種
接種前室內每平方米用甲醛10亳升、加高錳酸鉀5克進行混合熏蒸消毒。接采用表面播種方法,每塊用種量1/2瓶,接種后送到培養室培養。
五、出菇管理
1、接種后,初期外界氣溫低于菌絲生長的起點溫度,此期管理中心以保溫為主。發菌初期空氣濕度不宜過大,菌塊不需噴水。每周通風換氣1-2次。培養4-5個月后菌絲基本達到生理成熟,即為發菌后期,此時培養室必須清潔、涼爽、避光,加強通風,溫度控制在30℃以下。
2、當平均氣溫在20℃左右,距出菇時間30-40天時打包,并將料面的蠟層劃破,隨著氣溫下降至20℃以下時,每天早、中、晚及夜間各噴1次水,使培養料含水量增至70%,同時保持90%-95%的空氣相對濕度,當料面出現小粒狀菇蕾時勿向菇蕾直接噴水。
3、出菇期間注意通風,并給予適當散射光。經過適當的水分管理,小菇蕾逐漸形成黃色的幼菇,8-10天后可達到采收標準,10月上旬為采收盛期。
六、采收
一般在子實體呈半球狀、菌膜未開裂時采收,采收前2天停止向菇體噴水。采收時應用手握住菇根扭轉提起,不要破壞培養基。采收后立即剪去老化根、黑根、蟲根,根底要剪平,并用清水洗去雜質。在頭潮菇采收10-12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整個生長周期可采收2-3潮菇。以上就是滑菇的栽培技術,滑菇采收后應及時銷售或加工,以免菇蓋開傘,降低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