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施栽培食用菌防范措施
1.育菌與出菇廠房。根據不同品種食用菌的生長特點調節到最適合的生長溫度。
2.育菌大棚。將正在發菌的菌棒堆集在一起,并用塑料膜覆蓋保溫,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棚內進行升溫。
3.保護棚內溫度。關閉出菇大棚,堵塞縫隙,盡量減少縫隙散熱,減少進出菇房的次數,這樣可使菇棚(房)內比外界的溫度高3~5℃,基本可以保證維持菌絲的活性;
4.立即停止噴水。盡量保持料面干爽(因低溫時食用菌菌絲體都進入冬眠狀態,如噴水容易死亡)。
5.加強保溫管理。可以在大棚內扣小拱棚;棚外加蓋薄膜、草簾等覆蓋物等保溫除濕。棚內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圍裙,以減少底部的冷空氣侵襲。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加溫,提升棚內溫度。
6.輔助升溫。根據大棚面積設堆,氣溫降至3℃左右時點火發煙,既可防止熱量擴散,又可使食用菌大棚升溫。
7.加固棚架。根據凍雨發展態勢,必要時,采取移除覆蓋物等措施,以減少菇棚承壓,防止凍雨造成菇棚倒塌,保棚減少損失。檢查并加固棚架,防止菇棚倒塌。
8.開溝排水。在菇棚四周開挖排水溝,保持排水順暢,避免雨水、雪水對菇料的侵襲。對可采收或即將采收的食用菌進行搶收;做好保溫增溫工作。
9.防止“人菇混居”。菇棚要在雨雪來臨之前做好人員撤離工作,確保菇農生命財產安全。
(二)露地或簡易棚栽培食用菌防范措施
對于露地栽培或簡易大棚栽培的食用菌種類,如木耳、大球蓋菇、羊肚菌、冬蓀等食用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措施:
1.在出菇床面覆蓋稻草、薄膜、制作小拱棚等保溫。
2.根據出菇場面積設堆,氣溫降至3℃左右時點火發煙,既可防止熱量擴散,又可使食用菌大棚升溫。
(三)雨雪后處置措施
1.排除積雪,清溝排水。
(1)露地栽培的食用菌(代料黑木耳、半地下室栽培香菇),要排除冰雪融化后的田間積水,盡量減少菌棒(菌床)雪水浸泡時間,防止菌棒內菌絲缺氧,活力下降,菌棒出現軟化爛棒。
(2)設施栽培或工廠化栽培的,應及時清除菇棚(房)頂部及周圍蓄積的冰雪,防止菇棚倒塌。在菇棚四周開挖排水溝,保持排水順暢,避免雨水、雪水對菇料的侵襲。
2.做好栽培場所通風工作。保持空氣新鮮,降低濕度,減少病害。如發生病害,及時隔離管理或無害化處理。
3.待氣溫穩定回升,及時清理菇床,清除死菇。菌絲恢復生長后,恢復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