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奪取羊肚菌的高產,此時正是羊肚菌子實體形成的關鍵時期,希望菇農要抓緊有利時機,及時科學管理。
1.適時灌水
在羊肚菌的子實體即將形成之前,巧灌出菇水。無論那種灌水方式,力求一次性灌透,灌水時,盡可能減少菌床的損壞。
2.通風增氧
羊肚菌為好氧型真菌,通風增氧有利于原基的分化。在此階段,通風是管理的第一因素,盡可能保持棚內空氣新鮮,但通風時要注意保溫和保濕,可采用通地風、通小風、勤通風的方法。
3.合理調節棚內溫度
羊肚菌子實體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2-15℃,低于10℃,高于18℃時羊肚菌的生長相對緩慢。因此,在外界氣溫低于10℃時,可減少遮陽,使棚內適當進入陽光,提高棚內溫度。當棚內溫度高于18℃時,采用雙層遮陽網或黑白膜,盡可能減少透光率,以降低棚內溫度。氣溫較高時,在早晚或夜間通風;氣溫較低時在中午通風。另外,要注意天氣的變化,防止氣溫變化較大。
4.合理調節棚內濕度
有條件的農戶,最好采用噴霧加濕,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70%-90%。幼小的原基或子實體,必需生長在濕度較高的環境,這樣才能減少原基或幼小子實體的死亡,提高成菇數量,獲得高產。隨著的子實體的生長,空氣濕度可以逐漸降低。
5.光照
光照對子實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適度的散射光是必需的。在出菇階段早晚應揭開大棚兩側的遮陽網,增加棚內散射光的強度。如果菌床上面蓋有黑色地膜,一定要適當的揭開,增加光照刺激。
6.風速
在棚內保持適當的風速,有利于增加原基及子實體表面的蒸騰作用,有利于原基的分化及子實體的生長,也有助于降低羊肚菌病害的發生率。在結合通風管理的同時,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形成一定的分速,例如,適當的吹吹穿堂風或安裝小型的軸流風機。
7.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主要做好一下幾點:
(1)對于發霉比較嚴重的營養袋,特別是感染紅色鏈孢霉的營養袋及時清除。
(2)及時檢查棚內的害蟲,有針對性的誘殺。
(3)加強通風,避免高溫高濕。
總之。這段時間是羊肚菌管理的關鍵時期,希望農戶協調好水分、通風、溫度、濕度、光照及風速之間的關系,為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楊凌老科協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 杜雙江
1.適時灌水
在羊肚菌的子實體即將形成之前,巧灌出菇水。無論那種灌水方式,力求一次性灌透,灌水時,盡可能減少菌床的損壞。
2.通風增氧
羊肚菌為好氧型真菌,通風增氧有利于原基的分化。在此階段,通風是管理的第一因素,盡可能保持棚內空氣新鮮,但通風時要注意保溫和保濕,可采用通地風、通小風、勤通風的方法。
3.合理調節棚內溫度
羊肚菌子實體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2-15℃,低于10℃,高于18℃時羊肚菌的生長相對緩慢。因此,在外界氣溫低于10℃時,可減少遮陽,使棚內適當進入陽光,提高棚內溫度。當棚內溫度高于18℃時,采用雙層遮陽網或黑白膜,盡可能減少透光率,以降低棚內溫度。氣溫較高時,在早晚或夜間通風;氣溫較低時在中午通風。另外,要注意天氣的變化,防止氣溫變化較大。
4.合理調節棚內濕度
有條件的農戶,最好采用噴霧加濕,保持棚內空氣相對濕度70%-90%。幼小的原基或子實體,必需生長在濕度較高的環境,這樣才能減少原基或幼小子實體的死亡,提高成菇數量,獲得高產。隨著的子實體的生長,空氣濕度可以逐漸降低。
5.光照
光照對子實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適度的散射光是必需的。在出菇階段早晚應揭開大棚兩側的遮陽網,增加棚內散射光的強度。如果菌床上面蓋有黑色地膜,一定要適當的揭開,增加光照刺激。
6.風速
在棚內保持適當的風速,有利于增加原基及子實體表面的蒸騰作用,有利于原基的分化及子實體的生長,也有助于降低羊肚菌病害的發生率。在結合通風管理的同時,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形成一定的分速,例如,適當的吹吹穿堂風或安裝小型的軸流風機。
7.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主要做好一下幾點:
(1)對于發霉比較嚴重的營養袋,特別是感染紅色鏈孢霉的營養袋及時清除。
(2)及時檢查棚內的害蟲,有針對性的誘殺。
(3)加強通風,避免高溫高濕。
總之。這段時間是羊肚菌管理的關鍵時期,希望農戶協調好水分、通風、溫度、濕度、光照及風速之間的關系,為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楊凌老科協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 杜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