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曹德賓,于之慶,畢庶早 主編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8-1
版 次:2 頁 數:270 字 數:97000 印刷時間:2007-8-1
開 本: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122004444 包 裝:平裝
目錄
第一步 搜集信息,制定計劃
一、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
二、制定詳細的生產計劃
第二步 制種技術與品種選擇
一、概述
二、菌種制作技術
(一)母種制作
(二)原種制作
(三)栽培種制作技術
(四)菌種的分離技術
(五)菌種的選育
(六)菌種的出菇試驗
三、品種 (菌種)選擇
四、國內主要食用菌品種 (菌株)簡介
五、國內部分食用菌供種單位
第三步 食用菌栽培技術
一、常規栽培技術
(一)雙孢菇栽培技術
(二)香菇栽培技術
(三)平菇栽培技術
(四)草菇栽培技術
(五)金針菇栽培技術
(六)猴頭菇栽培技術
(七)黑木耳栽培技術
(八)雞腿菇栽培技術
(九)白靈菇栽培技術
(十)杏鮑菇栽培技術
(十一)真姬菇栽培技術
(十二)柳松菇栽培技術
(十三)大球蓋菇栽培技術
(十四)姬松茸栽培技術
(十五)灰樹花栽培技術
(十六)榆黃菇栽培技術
(十七)靈芝栽培技術
(十八)北蟲草栽培技術
(十九)豬苓栽培技術
(二十)硫磺菌栽培技術
(二十一)姬菇栽培技術
(二十二)茶薪菇栽培技術
二、主要品種的反季節栽培技術
(一)概述
(二)主要品種的反季節栽培技術
三、反常規栽培生產技術
四、應用新技術,效益大提升
(一)菌種生產新技術
(二)平菇生產新技術
(三)雞腿菇生產新技術
(四)香菇地栽新技術
(五)杏鮑菇高產優質“三步 法”
(六)白靈菇短育栽培新技術
(七)金針菇“死亡再生法”栽培新技術
(八)消殺藥械新概念
(九)基料營養調配新概念
五、稀有品種待開發
(一)概述
(二)稀有品種介紹
版 次:2 頁 數:270 字 數:97000 印刷時間:2007-8-1
開 本: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122004444 包 裝:平裝
目錄
第一步 搜集信息,制定計劃
一、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
二、制定詳細的生產計劃
第二步 制種技術與品種選擇
一、概述
二、菌種制作技術
(一)母種制作
(二)原種制作
(三)栽培種制作技術
(四)菌種的分離技術
(五)菌種的選育
(六)菌種的出菇試驗
三、品種 (菌種)選擇
四、國內主要食用菌品種 (菌株)簡介
五、國內部分食用菌供種單位
第三步 食用菌栽培技術
一、常規栽培技術
(一)雙孢菇栽培技術
(二)香菇栽培技術
(三)平菇栽培技術
(四)草菇栽培技術
(五)金針菇栽培技術
(六)猴頭菇栽培技術
(七)黑木耳栽培技術
(八)雞腿菇栽培技術
(九)白靈菇栽培技術
(十)杏鮑菇栽培技術
(十一)真姬菇栽培技術
(十二)柳松菇栽培技術
(十三)大球蓋菇栽培技術
(十四)姬松茸栽培技術
(十五)灰樹花栽培技術
(十六)榆黃菇栽培技術
(十七)靈芝栽培技術
(十八)北蟲草栽培技術
(十九)豬苓栽培技術
(二十)硫磺菌栽培技術
(二十一)姬菇栽培技術
(二十二)茶薪菇栽培技術
二、主要品種的反季節栽培技術
(一)概述
(二)主要品種的反季節栽培技術
三、反常規栽培生產技術
四、應用新技術,效益大提升
(一)菌種生產新技術
(二)平菇生產新技術
(三)雞腿菇生產新技術
(四)香菇地栽新技術
(五)杏鮑菇高產優質“三步 法”
(六)白靈菇短育栽培新技術
(七)金針菇“死亡再生法”栽培新技術
(八)消殺藥械新概念
(九)基料營養調配新概念
五、稀有品種待開發
(一)概述
(二)稀有品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