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胡昭庚等編
【叢編項】:食用菌生產新技術文庫
【裝幀項】:平裝 / 124
【出版項】:中國農業出版社 / 1999-02
【ISBN號】:9787109054349 / 7109054349
【原書定價】:¥7.50
【主題詞】:科學與自然-農業科學-園藝-蔬菜園藝-菌類(食用菌)
【圖書簡介】
蘑菇[Agaricus bisporur(Lnge)sing],又名雙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等。它是當今食用菌商品化生產中歷史較悠久、栽培區域最廣、總產量最高的品種。300多年前,法國人工栽培首先獲得成功,我國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栽培,60年代逐漸得到推廣和規模生產。蘑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鮮菇中,含蛋白質3.5克、碳水化合物7.3克、纖維素1.1克、脂肪0.5克、灰分1.2克、磷150.8毫克、鉀380.3毫克、鈣13.7毫克、鐵3.6毫克、維生素B10.4毫克、維生素B20.6毫克、維生素C5.8毫克、煙酸6.2毫克。還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因此,被人們視為高檔蔬菜和營養保健食品而風靡世界。國內外市場對蘑菇需求量的不斷擴大,有力地刺激和推動了我國蘑菇生產。在我國,近20多年間,生產發展十分迅猛,產量、質量居世界前列。蘑菇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有:生產區域從沿海向內地、經濟發達地區向貧困地區擴展;原料由單一糞草向多種代用料和少糞、無糞合成料發展;發酵方法普遍由一次長發酵發展為二次發酵;菇房由磚瓦結構改為塑料大棚及中、小棚等多種結構形式;品種由單一中溫型向多品種搭配發展;栽培方式由單一秋播向春秋及周年栽培發展;覆土由顆粒土向礱糠稀泥、發酵土等方向發展;用水由勤噴、輕噴向少噴、重噴方向發展等等。因此,單產不斷提高,形成了眾多的高產栽培模式。作者根據多年來的實踐認識,結合各地的新經驗、新方法,以及高產優質高效的要求,將先進的栽培技術,綜合薈萃于本冊子內,同時根據市場和菇農的需求,將四孢高溫蘑菇和大肥菇栽培也作了介紹,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