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士鋒 張健 劉軍鵬 黃天驥 肖揚 龔鈺華 邊銀丙
【機構】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 湖北長久菌業有限公司
摘要:檸條(Caragana korshinskii)是在干旱荒漠地區可人工栽培的多年生灌木。為了避免病蟲害大發生,每隔5~6年需要對其枝條進行修剪。采用檸條屑分別替代香菇(Lentinula edodes)常規配方中10%、20%、30%和40%的櫟木屑,進行秋季代料栽培試驗,綜合考察不同配方條件下香菇主要農藝性狀,并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遴選最佳配方。分析結果顯示配方NT2(20%檸條屑、60%櫟木屑、18.8%麩皮、1%石膏、0.2%熟石灰)在加權關聯度排序中名列第一,表明在該配方中香菇農藝性狀綜合表現優于對照及其它供試配方,其中出菇時間較對照提前6.3d,子實體蛋白質含量較對照提高6.53%。
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4BBB021)資助;
關鍵詞:香菇; 檸條屑; 農藝性狀; 營養成分; 灰色關聯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