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芳 戴玉成
【機構】北京林業(yè)大學微生物研究所
摘要:黑木耳在我國已經(jīng)有1 000多年栽培歷史,是我國最重要的栽培真菌之一,多年來我國黑木耳的學名一直使用模式產(chǎn)地為歐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最近的研究表明A.auricula-judae實際為一復合種,該復合種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5個種。其中A.auricula-judae僅分布于歐洲;美洲有2個種,生長在針葉樹上的美洲木耳A.americana和生長在闊葉樹上的尚未命名的木耳。中國該類群有3個種:自然分布和栽培最廣泛的黑木耳的學名應為A.heimuer,此外,短毛木耳A.villosula在我國東北也廣泛分布,并有少量栽培,生長針葉樹上的木耳為美洲木耳A.americana,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和華北。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2014CB138301);
關鍵詞:木耳; 食用菌; 拉丁名稱;
【機構】北京林業(yè)大學微生物研究所
摘要:黑木耳在我國已經(jīng)有1 000多年栽培歷史,是我國最重要的栽培真菌之一,多年來我國黑木耳的學名一直使用模式產(chǎn)地為歐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最近的研究表明A.auricula-judae實際為一復合種,該復合種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5個種。其中A.auricula-judae僅分布于歐洲;美洲有2個種,生長在針葉樹上的美洲木耳A.americana和生長在闊葉樹上的尚未命名的木耳。中國該類群有3個種:自然分布和栽培最廣泛的黑木耳的學名應為A.heimuer,此外,短毛木耳A.villosula在我國東北也廣泛分布,并有少量栽培,生長針葉樹上的木耳為美洲木耳A.americana,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和華北。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2014CB138301);
關鍵詞:木耳; 食用菌; 拉丁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