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是全球食用菌愛好者熱衷追尋的工作,我國的菇民朋友及科研工作者自上個世紀50年代起開始進行羊肚菌的馴化栽培研究,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驗,在本世紀初,我國羊肚菌人工栽培逐步走上新的臺階,并在2012年前后實現人工規模化栽培和盈利。近年來,羊肚菌已成為眾多可人工栽培食用菌種類中最熱門的品種,其栽培種植技術受到從業者的持續追棒, 2017-2018年度全國羊肚菌栽培面積達7萬畝。
隨著羊肚菌栽培技術的快速傳播和提升,加入到羊肚菌栽培行列的從業者與日俱增。但羊肚菌栽培技術與傳統食用菌栽培有所差異,由于實現人工栽培的歷史時間較短、基礎研究薄弱、生產管理技術缺乏、南北方氣候因素、環境條件和基礎設施不同等因素,使羊肚菌的穩產、高產一度成為諸多從業者的期待,學習并掌握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成為眾多從業者和愛好者的熱切期盼。
自2016年起,易菇網已連續籌辦兩期全國羊肚菌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主要授課老師劉偉、張亞等為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的理論研究探索者和規模化栽培實踐推動者,累計在行業內推廣栽培羊肚菌達兩萬余畝,自營栽培累計約5000畝,合作栽培基地分布在四川各地,以及重慶、貴州、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等地,從事的栽培項目遍布全國,包括大田栽培、林地栽培、溫棚栽培、太陽能光伏板和葡萄套種等多種栽培模式,多年來一直奔波于生產和科研一線,積累了大量的生產經驗和理論知識。前兩期研修班累計為行業培養羊肚菌栽培高級技術人才近百名,學員分布于科研機構、生產單位、種植戶、貿易商等羊肚菌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為提高學員對羊肚菌的科學認知,完善羊肚菌人工栽培,尤其是大規模栽培技術體系建設,穩健羊肚菌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經過后期跟蹤服務和回訪調查,大部分學員學習結束后有獨立完成羊肚菌栽培任務的能力,學習質量和導師服務受到參訓學員的廣泛好評。為進一步推廣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術,培養高級技術人才,擬定于2018年4月15-21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2018第三期全國羊肚菌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具體課程安排及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
協辦單位:羊肚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二、時間、地點
1、研修時間:2018年4月15日-21日(15日全天報到)。
2、報到地點: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北部園區(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武湖生態農業園)
三、內容及安排
【第一天】 4月16日
上午:羊肚菌產業發展態勢 (授課老師:張亞)
1、羊肚菌人工栽培歷程和產業發展態勢;
2、我國羊肚菌及栽培技術在世界中的地位;
3、羊肚菌栽培技術的演變與進展;
4、羊肚菌栽培技術的革新、走向與未來(技術分析、技術產品化、工業化思維)。
下午:羊肚菌生物學基礎 (授課老師:劉偉)
1、羊肚菌的食藥用價值;
2、羊肚菌生物學基礎(菌絲、菌核、無性孢子、子囊果、子囊孢子);
3、羊肚菌的生態類型(腐生型、共生型羊肚菌);
4、羊肚菌的生活史(梯棱羊肚菌的生活史);
5、羊肚菌的分類學基礎(標本的采集、保藏,分類鑒定);
6、羊肚菌的品種、分類,可栽培的羊肚菌品種特性(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
【第二天】 4月17日
上午:菌種生產廠區、設施、設備及菌種知識 (授課老師:張亞)
1、菌種廠場地的設計,設施、設備,基建需求;
2、菌種廠廠區建設的基本原則;
3、羊肚菌主栽菌株的馴化過程;
4、各菌株的生物學特性及區域適應性(梯棱羊肚菌1號、3號、4號、13號、六妹羊肚菌6號、七妹羊肚菌7號等)。
下午:羊肚菌的菌種選育、制備與育種技術 (授課老師:劉偉)
1、羊肚菌遺傳育種(馴化選育、單孢雜交、多孢雜交、原生質體育種);
2、菌種的知識產權保護;
3、菌種的保藏及栽培生產的選擇方案(羊肚菌的老化與退化);
4、菌種(原種、栽培種)制作及材料選擇的基本原則;
5、羊肚菌菌種的分離、篩選和感官評價。
【第三天】 4月18日
全天實踐操作:菌種分離及母種制備 (授課老師:張亞、劉偉、馬曉龍)
1、食用菌菌種廠的布局、功能劃分;
2、羊肚菌遺傳育種實驗室的結構及基本設備;
3、母種培養基的配制(培養基的選擇、配制注意事項);
4、滅菌、冷卻、擺斜面;
5、菌種分離、接種(組織分離、多孢分離、單孢分離);
6、羊肚菌遺傳育種(單孢雜交、多孢雜交,理論講授在理論課進行)
7、生物顯微鏡的結構、原基,菌絲、菌核、無性孢子的形態顯微觀察、拍攝。
【第四天】 4月19日
全天實踐操作:原種、栽培種制作及菌種檢查 (授課老師:張亞、劉偉、馬曉龍)
1、原種、栽培種的材料選擇及預處理;
2、拌料、裝瓶、裝袋;
3、滅菌、冷卻、接種;
4、菌種質量及純度檢驗;
5、播種、覆膜及外援營養袋使用;
6、基地參觀,實操講解。
【第五天】 4月20日
上午:結合實踐操作:羊肚菌栽培技術的全面講解與系統梳理 (授課老師:張亞、劉偉)
1、區域差別化菌種生產的系統梳理(羊肚菌的營養代謝,不同地區生產配方的制定依據);
2、外源營養袋及覆膜技術;
3、差別化的大田栽培技術(林下栽培、有料栽培、無料栽培、套作等);
4、羊肚菌工廠化栽培技術(研究基礎、室內栽培、工廠化栽培)。
下午:結合實踐操作:羊肚菌栽培技術的全面講解與系統梳理 (授課老師:劉偉、張亞)
1、區域差別化的田間管理技術;
2、病蟲害的防控(蟲害、細菌病害、真菌病害);
3、生理性危害的判別及防控。
【第六天】 4月21日
上午:羊肚菌采收與加工及產品市場分析 (授課老師:張亞)
1、羊肚菌消費市場分析(市場需求,產品類型);
2、鮮品、干品、凍品羊肚菌的特點及加工方案;
3、產品等級分類及加工標準;
4、產品出口加工標準及國際市場分析;
5、羊肚菌精深加工方向性探討。
下午:討論學習和項目設計 (授課老師:邊銀丙、何培新、張亞、劉偉、馬曉龍)
1、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態勢;
2、差別化生產方案設計(如何設計一個穩定性盈利區域化羊肚菌發展項目)。
案例分析,針對學員的實際情況設計個性化的發展方案。
四、授課老師
1、邊銀丙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理學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所長,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 系病蟲害防控功能實驗室主任兼崗位專家。兼任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羊肚菌產業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全國食用菌品種認定委員會、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 會常務委員。《菌物學報》《食用菌學報》《菌物研究》編委,易菇網專家委員會主任。 主要從事食用真菌 種質資源、分子生物學及遺傳育種和病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4項。獲 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獲得國家級及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認定品種10個。 主編、 參編教材或專著10部,發表SCI論文40篇,其它論文60余篇。
2、劉偉: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
中國民主同盟會員。2011年9月在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 研究所工作;2015年12月辭去中科院的工作崗位,任華中農業大學特聘研究員;2017年9月起,在華中農業 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作為中國羊肚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參與策劃了“2016、2017兩屆全國羊肚菌 大會”,并任2016、2017兩期“全國羊肚菌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策劃人與主講人。自大學本科以來,一直 從事大型真菌遺傳育種研究,率先開展了羊肚菌菌株老化、有性繁殖和菌核發育機制等研究工作。自2012年起, 和團隊成員在我國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自行種植和推廣種植羊肚菌上萬畝。多年來,一直瞄準羊肚菌生物學 理論研究前沿,采用分子遺傳學、多組學等先進技術手段,引領羊肚菌科研發展;同時,始終堅持科研與生產 相結合,羊肚菌基礎研究和推廣生產的雙向帶頭人。在國內外知名專業刊物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編著《羊 肚菌栽培學與生物技術》專著,并參編《中國菇業大典》、《食用菌栽培學》、《高級微生物學》、《現代菌 物分類系統》、《四川盆地食藥用菌圖志》等著作。
3、張亞:四川菌益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
四川菌益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羊肚菌技術產品化探索者。早期根據“生物代謝率的基本原 則”大力調整優化了羊肚菌栽培種配方及制作工藝,從層級栽培種生產工藝迅速過度到混合菌種生產工藝,大 大提升了生產操作的便捷度及成本管控,當前行業中95%生產者使用混合菌種生產工藝進行羊肚菌原種、栽 培種制作。在羊肚菌菌種制備栽培技術革新和技術產品化等方面具有絕對的行業領先技術優勢。2010年至今, 組織團隊分別在重慶、四川、湖北、河南、貴州、云南、山西、江蘇、山東等地建設數十個菌種廠及直營基地, 以區域負責制的形式展開羊肚菌的栽培生產,通過技術研發、整體運營、市場銷售和品牌建設,初步實現羊肚 菌全產業鏈的項目建設目標,在2014年度的栽培生產中,帶領團隊創造出羊肚菌栽陪種植領域1:21的最高投 入產出比。“2016年第三屆四川(金堂)食用菌博覽會——羊肚菌人工栽陪及其產品開發論壇”特約嘉賓,“2016及2017全國羊肚菌大會”特約報告人,“2016及2017兩期全國羊肚菌栽陪技術高級研修班”策劃人與主講人 之一。羊肚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參編《羊肚菌生物學與栽培技術》專著。
4、馬曉龍 武漢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發中心 博士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十三五”武漢綜合試驗站核心團隊成員,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相關的研究工作,國審品種“華平28”選育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主持和參與武漢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科研項目4項,參與湖北省重大科技支撐項目1項,制定武漢市地方標準1部,食用菌新型發明專利2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食用菌相關科研論文10余篇,參與發表食用菌相關SCI論文3篇,獲得湖北省食用菌成果登記1項,獲得武漢市科技進步獎1項。
特邀嘉賓:
何培新 鄭州輕工業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教授
長期從事食用菌生物學研究,在食用菌生物學與栽培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詣,在羊肚菌的生理生化、活性物質、分離鑒定、栽培、病蟲害、生活史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在國內外專業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出版著作10部(獨著或第一編著6部),獲得包括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各級科研獎勵10余項,主持或參與各級科研課題10余項。羊肚菌遺傳與生理研究二十余年,編著《羊肚菌生物學與栽培技術》一書。
五、有關事項
1、費用標準:
理論研修及生產實踐全程6天7800元/人,費用包括:資料費、研修期間午餐和一次全體成員圓桌晚宴。
優惠信息:
① 3月20日前報名并交費優惠至7000元/人;
② 2018第三屆全國羊肚菌大會參會代表減免1800元/人(會議官網:http://meeting.emushroom.net/2018mcts/);
③ 往期學員推薦者減免1800元;
④ 羊肚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減免2800元/人。
以上優惠方式只能選擇一種。
1、住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普通標準間138元左右,可合住)
2、研修班不安排接站,請學員自行到達報到地點。
3、為考慮學習效果,研修班實行限額,請有意者提前報名。
4、本期學員將可享受蘑菇通網絡課程增值服務。
溫馨提示:對羊肚菌人工栽培持懷疑態度,覺得知識、技術、經驗、思想、觀點不值錢的,不善于學習者,不建議參加研修。
六、收款方式
1、銀行轉賬,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軟件園支行,開戶名:深圳市易菇網絡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賬號:3202105809100079668
2、支付寶轉賬,收款人:深圳市易菇網絡有限公司,收款賬號:838088896@qq.com
匯款或轉賬時請備注“姓名+研修費”。
七、聯系方式
易菇網
電話/傳真:027-59905295,027-59905296
王飄云 手機:15549078244 QQ號:2661387756
趙 雄 手機:13028830058 QQ號:694483608
http://peixun.emushroom.net
E-mail:peixun@emushroom.net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武湖生態農業園
電話/傳真:027-88116321
E-mail:longxiaoma@126.com
http://www.wuhanvri.com
易菇網
二O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