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網-南國早報臨桂訊(記者宋春風)純白的白參、淡黃的竹蓀、暗黑的牛肝菌、雜色的花菇,還有形狀各異的雞腿菇、猴頭菇……臨桂縣金山廣場成為了一個“百菌園”,各形各色食用菌薈萃一堂、一競高下。
10月27~28日,廣西食用菌產業技術信息交流大會在此召開,全國的100多家食用菌研究機構、食用菌生產企業以及我區部分市縣的農業部門都帶上了自己的“奇菌異草”參加交流大會的展銷與交流。與此同時,廣西食用菌協會在此宣告成立。
食用菌產業在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中已成為僅次于糧、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支柱產業。我區食用菌起步較早,成為全國少數幾個食用菌生產基地省區之一。近幾年,我區食用菌生產呈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橫縣、荔浦、北流、柳城、玉州等縣(區)形成了100萬至300萬平方米以上規模的生產基地。去年我區食用菌總產16.7萬噸,比上年增長17.8%。
在交流大會上,專家認為,廣西發展食用菌產業潛力很大。豐富的溫光熱資源、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以及低廉的原資源是我區食用菌生產突出的比較優勢。當前正是我區食用菌生產由分散式走向集約式的關鍵時期。部分產區已形成產業化生產模式,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組織生產,農民增收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