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做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主題鮮明深刻,內容博大精深,是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繼續前進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也為中國食用菌協會未來的工作重心指明了方向。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服務行業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總結十年奮斗歷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并明確地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并列為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做出了科學的回答,胡錦濤要求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
作為全國性行業社會團體,協會一貫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為會員、行業和政府服務”為首要宗旨。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及機制、體制等方面的問題,與發達國家在技術層次及產業化程度上還有很大差距,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嚴峻局勢。在這種嚴峻局勢下,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的精神實質給行業發展和協會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向。
二、部署生態文明新建設,護航食用菌產業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十六大以來的“四位一體”總布局做了重大拓展。
十八大報告還明確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目標,并歸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個方面,其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上述的生態文明建設一脈相承。
盡管“建設生態文明”在十七大報告中就已提出,但十八大是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專辟一章加以闡述和部署,并將其提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高度,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體現了黨和國家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力圖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可謂是功在當秋,福澤后代。
建設生態文明就要遵循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規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而食用菌產業正是變廢為寶的綠色農業、循環經濟,是農業循環經濟的中心產業鏈接環,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產大循環至關重要。近年來協會不斷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推廣力度,并組織行業利用各種形式進行經驗總結交流。今年以來,協會積極申請循環經濟項目資金,并通過會員單位的申請和前期調研確定項目試點單位,目前試點單位已在協會的協助和監管下有條不紊的展開了工作;4月16至22日協會赴浙江對食用菌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主題調研,完成相關調研報告;7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生產省、區的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的現狀及發展情進行了調研;10月21日, 在昆明召開全國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會議,不遺余力地宣傳和推進食用菌循環經濟發展。
在行業的長期發展和協會的推進下,以食用菌—有機肥—農作物—食用菌;食用菌—飼料—養殖—沼氣—農作物—食用菌等為鏈條的循環利用模式在各地廣泛應用,農、林、牧廢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實現多元增值,凈化了環境,改善了農村臟、亂面貌,正是十八大報告“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的具體體現。
但是,我國食用菌行業循環經濟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缺乏地方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廣大菇農循環利用意識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協會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決落實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從以下方面入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加強宣傳和教育;協助建立食用菌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全行業人員素質和能力;加強研究和推廣各種循環模式,提高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充分發揮食用菌龍頭企業在循環經濟中的帶頭作用等。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服務行業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總結十年奮斗歷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并明確地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并列為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做出了科學的回答,胡錦濤要求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
作為全國性行業社會團體,協會一貫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為會員、行業和政府服務”為首要宗旨。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及機制、體制等方面的問題,與發達國家在技術層次及產業化程度上還有很大差距,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嚴峻局勢。在這種嚴峻局勢下,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的精神實質給行業發展和協會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向。
二、部署生態文明新建設,護航食用菌產業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十六大以來的“四位一體”總布局做了重大拓展。
十八大報告還明確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目標,并歸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個方面,其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上述的生態文明建設一脈相承。
盡管“建設生態文明”在十七大報告中就已提出,但十八大是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專辟一章加以闡述和部署,并將其提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高度,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體現了黨和國家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力圖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可謂是功在當秋,福澤后代。
建設生態文明就要遵循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規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而食用菌產業正是變廢為寶的綠色農業、循環經濟,是農業循環經濟的中心產業鏈接環,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產大循環至關重要。近年來協會不斷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推廣力度,并組織行業利用各種形式進行經驗總結交流。今年以來,協會積極申請循環經濟項目資金,并通過會員單位的申請和前期調研確定項目試點單位,目前試點單位已在協會的協助和監管下有條不紊的展開了工作;4月16至22日協會赴浙江對食用菌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主題調研,完成相關調研報告;7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生產省、區的食用菌產業循環經濟的現狀及發展情進行了調研;10月21日, 在昆明召開全國食用菌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會議,不遺余力地宣傳和推進食用菌循環經濟發展。
在行業的長期發展和協會的推進下,以食用菌—有機肥—農作物—食用菌;食用菌—飼料—養殖—沼氣—農作物—食用菌等為鏈條的循環利用模式在各地廣泛應用,農、林、牧廢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實現多元增值,凈化了環境,改善了農村臟、亂面貌,正是十八大報告“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的具體體現。
但是,我國食用菌行業循環經濟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缺乏地方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廣大菇農循環利用意識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協會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堅決落實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從以下方面入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加強宣傳和教育;協助建立食用菌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全行業人員素質和能力;加強研究和推廣各種循環模式,提高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充分發揮食用菌龍頭企業在循環經濟中的帶頭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