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北京通州區委宣傳部獲悉,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將于8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通州舉行。屆時,將有來自聯合國(微博)糧農組織、世界銀行(微博)等國際組織代表,40多個國家的食用菌方面的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官員及管理人員,以及國內有關部委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的代表,共計600多位嘉賓齊聚通州,一同目睹通州食用菌產業風采,觀摩通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活動期間,通州區食用菌產業園將正式成立;舉辦非政府性學術論壇,主要議題包括種質資源及其多樣性、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遺傳與育種、病蟲害防治與質量控制、產后加工與市管理、營養與藥用、菌種制作與栽培技術、菌根菌;組織與會代表觀摩通州3處食用菌生產現場。
北京市場60%以上份額的食用菌來自通州。林下養菌是通州區在全國率先開發應用的平原地區林菌生產模式,目前生產面積已達1萬畝,該技術推廣應用于京郊大興、房山、平谷等區縣和河北、河南等省區。近年來,通州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相繼成立了系列大中型、高標準食用菌生產企業或基地、食用菌村和種植基地,為通州區現代科技農業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食用菌生產的技術瓶頸在于菌種的培養和生產,鑒于這種情況,通州區組織協調成立區域性香菇、白靈菇菌種菌棒供應中心,確保了全區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次大會觀摩的通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核心區位于永樂店鎮,總占地面積1500畝,新建了食用菌菌種育繁場、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示范場、中國食用菌品種展示園、中國食用菌設施生產模式展示園、北京林菌生產模式展示園和食用菌文化館,主要展示中國式食用菌菌種生產模式、中國食用菌主要品種和配套栽培模式。
為了舉辦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兩年來,通州先后引進資金3.6億元,相繼實施了10余個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推動全區食用菌生產量實現跨躍式增長。據初步統計,全區林地食用菌生產面積從2010年的5000畝增加到目前的10000畝,棚室食用菌生產面積從2010年的500畝提高到目前的2000畝,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車間從2010年的4萬平方米增加到6.8萬平方米,共引進和示范推廣了白靈菇、金針菇、雙孢菇等十幾個食用菌品種,全區年產各類食用菌6萬噸以上,產值7億元。產品除供應北京市場外,部分還遠銷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活動期間,通州區食用菌產業園將正式成立;舉辦非政府性學術論壇,主要議題包括種質資源及其多樣性、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遺傳與育種、病蟲害防治與質量控制、產后加工與市管理、營養與藥用、菌種制作與栽培技術、菌根菌;組織與會代表觀摩通州3處食用菌生產現場。
北京市場60%以上份額的食用菌來自通州。林下養菌是通州區在全國率先開發應用的平原地區林菌生產模式,目前生產面積已達1萬畝,該技術推廣應用于京郊大興、房山、平谷等區縣和河北、河南等省區。近年來,通州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相繼成立了系列大中型、高標準食用菌生產企業或基地、食用菌村和種植基地,為通州區現代科技農業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食用菌生產的技術瓶頸在于菌種的培養和生產,鑒于這種情況,通州區組織協調成立區域性香菇、白靈菇菌種菌棒供應中心,確保了全區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次大會觀摩的通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核心區位于永樂店鎮,總占地面積1500畝,新建了食用菌菌種育繁場、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示范場、中國食用菌品種展示園、中國食用菌設施生產模式展示園、北京林菌生產模式展示園和食用菌文化館,主要展示中國式食用菌菌種生產模式、中國食用菌主要品種和配套栽培模式。
為了舉辦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兩年來,通州先后引進資金3.6億元,相繼實施了10余個食用菌產業發展項目,推動全區食用菌生產量實現跨躍式增長。據初步統計,全區林地食用菌生產面積從2010年的5000畝增加到目前的10000畝,棚室食用菌生產面積從2010年的500畝提高到目前的2000畝,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車間從2010年的4萬平方米增加到6.8萬平方米,共引進和示范推廣了白靈菇、金針菇、雙孢菇等十幾個食用菌品種,全區年產各類食用菌6萬噸以上,產值7億元。產品除供應北京市場外,部分還遠銷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