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技術人員正在選育“兩菌”。
6月5日,記者從彝良縣委宣傳部了解到,今年彝良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著力強化科技培訓、科技種植和科研培育等措施,著力突出科技支撐,努力做大做強天麻產業,確保今年實現天麻產值7億元以上。
彝良小草壩天麻因個大、肥厚、飽滿、半透明、質實無空心和天麻素含量高而舉世聞名,是昭通天麻的代表,也是云南天麻的代表,素有“云天麻”之稱,彝良也因此而獲得了“天麻故鄉”和“世界天麻原產地”之美譽。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天麻產業,今年彝良以科技為支撐、基地為基礎、協會為紐帶、“兩菌”適用技術推廣為核心、天麻交易中心和農業產業園區為平臺,堅持政府主導、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會員投入的發展機制,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天麻產業,目標是營造天麻菌材林10萬畝,新增天麻種植3萬畝,其中基地建設1萬畝、鄉級樣板1萬畝、輻射帶動1萬畝,實現產值7億元以上。
圍繞既定目標,彝良一方面著力加強科技培訓,要求“兩菌”生產企業必須組織技術人員,加強“兩菌” 使用方法和優質良種栽培技術的培訓;協會加強對入會會員的組織、管理和技術指導,積極組織參加各類科技培訓和經驗交流學習,確保會員全面掌握實踐操作技術。另一方面著力強化科技種植,要求凡取得種植許可的種植戶,必須嚴格實行林麻間種,有性繁殖必須采用提純復壯的彝良本地生產的優質萌發菌和蜜環菌,力求使用第一代繁殖的優質良種;無性繁殖必須使用彝良本地生產的優質蜜環菌,菌材最大直徑不得超過10cm,確保“兩菌”實用技術得到大范圍推廣,提高優質“兩菌”覆蓋率。同時,彝良著力加強科研培育,要求“兩菌”生產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進一步加大優質良種篩選培育工作,培育出最適宜我縣種植的優質品種;進一步加大優質“兩菌”的篩查力度,提純、復壯“兩菌”,滿足全縣天麻種植需求;加大品比試驗示范的推廣力度,提高大面科技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