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季節
在自然氣候條件下,靈芝子實體原基分化的最低溫度為22℃,因此栽培季節應安排在出芝時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的日期,向前推25—30天為制袋期。
2..培養料配方
(1)雜木屑78%、麥麩20%、蔗糖1%、石膏1%.
(2)棉殼44%、本屑44%、麥麩10%、蔗糖1%、石膏1%。
(3)甘蔗渣75%、麥麩22%、蔗糖1%、石膏1%、過磷酸鈣1%。
3.裁培方法
靈芝人工栽培主要是獲得于子實體和孢子粉。以往多采用室內栽培,但由于光照不夠,子實體色澤較差,近年逐漸改為室外蔭棚栽培,主要方式有短段木栽培、袋式栽培等。
短段木栽培育熟料與生料之分。北方地區采用短段木栽培較多,南方地區大多是袋式栽培。選用的袋子規格為17匣米×33厘米×0.005厘米聚丙烯袋或15—20厘米×36—40匣米×0.005厘米筒膜。按常規裝料,但應注意松緊度,料裝過松,前期生長快,后期保水差,營養不足,難以形成菌益,反之,則透氣性較差,菌絲生長慢,出芝遲。如果用棉塞封口,棉塞與培養料應有一定的距離,以免菌絲長入棉塞,帶塞出芝,成為畸形芝。
4.管理方法
(1)菌絲生長階段:接種后將菌袋移入培養室進行發菌,避光培養,溫度保持在25—28℃之間,一周后菌絲覆蓋培養料表面,并向下蔓延1—2厘米,隨后進入生長旺盛期。當培養料表面出現白色或黃白色(見光)小突起的疙瘩塊,說明菌絲已達生理成熟,可進入出芝管理階段。在菌絲培養過程中,若室溫超過30℃,且室內通風不良,菌絲會出現徒長現象,沿袋內壁上竄,穿過棉塞出芝,從而消耗養分。室內光線過強,會使袋內膜過厚,影響出芝。
(2)出芝階段:當菌絲長滿袋,出現瘤狀原基時,將袋及時移入栽培場。當原基現出后.應及時撥出棉塞。過早打開袋口,培養料易于燥而形成菌皮,有礙子實體生長;過遲拔除,菌柄易長入棉塞,造成形態不正常,而且容易發生污染。此外、要把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90%以L,并給予散射光照。
原基形成后,經2一3周,即可向上延伸成菌柄,長出袋口,此時溫度以25—28℃為宣.保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如通氣不夠,菌柄會長出分枝,形成鹿角狀畸形芝,光照不足,菌柄細長而彎曲朝向有光的方向,菌質量不高。菌柄長出袋口1.5—3厘米后,便開始形成菌蓋,菌蓋生長的方向是沿著水平方向一輪一輪向外生長,直至整個菌蓋形成。
(3)覆土:靈芝生物學轉化率不高、出芝1—2潮后進行覆土可大大提高產量。具體做法,選擇菌絲健壯、無污染的菌袋,脫袋后豎直排列在挖好的畦中,注意袋間固一定的間隔,用沙壤土覆在科倚表面及間隙中,表土原1—2厘米,用水噴畦床3—4次,使菌筒吸足水分,并疏松表層,在適宜溫、濕、光、氣等條件下,經15—20天又可出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