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模式安排
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利用蘑菇廢料大床栽培草菇;7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棉籽殼、稻草為主料,大床栽培草菇;9月上旬至翌年5月份栽培蘑菇;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利用蘑菇菌絲越冬休眠期間,在蘑菇床架上套栽一茬袋栽金針菇。
2.品種選擇及栽培細節
(1)草菇的品系
草菇用V-23系列,如V-23-4、V-23-1、V-4等,大粒種,生活力強,出菇快,整齊,轉潮迅速,生物學效率達30%以上。適宜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室內二茬栽培。同樣,為適應周年栽培,草菇培養料采用棉籽殼(或廢棉)43.4%,稻草52%,尿素0.2%,過磷酸鈣0.4%,石灰4%組成的改良配方,也能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2)蘑菇的品系
蘑菇用101、102品系,101-1是半氣生型優良菌株,對肥水有較高要求,菌絲較耐濕,用水不足將嚴重影響產量,有耐高溫和耐低溫出菇的特性,抗病力強,無銹斑菇,菇體致密結實,單菇較重,菌肉厚,菇型圓整,菇質較好,適于鮮銷或制罐。按上海地區蘑菇生產常規安排生產。
(3)金針菇的品系
金針菇的乳白—淺黃品系,以滬菌3號為代表,一般在18℃以下出菇,在適溫條件下,要求菌絲發至袋底后進行催蕾,其產量主要集中在第1~2潮菇。淺金黃色—金黃色品系,以EV- 7、EV-12為代表,出菇適應范圍較廣,出菇早,轉潮快,產量高,鮮菇質地脆嫩。為提高菇房利用率,解決發菌與出菇占用菇房的矛盾,可將袋栽金針菇與床栽蘑菇進行套種栽培,使之更有利于茬口銜接。
同時,為適應周年栽培,對金針菇培養料配方要進行改進,其輔料的用量,由原來不到20%提高到30%左右,其中添加4%左右的菜籽餅粉、4%左右的玉米粉,能顯著提高產量和質量。
3.配套管理技術
(1)合理安排生產季節
既要充分利用自然溫度,又要適當把握菌齡。菌齡過老,菌絲生活能力衰退,出菇后勁不足;菌齡過短,進入出菇適溫期,菌絲尚未達到生理成熟,不能及時出菇,延誤生產季節。因此,要嚴格把握換茬栽培的接種時間。
(2)采用促控相結合的管理方法
制定科學的管理規范,通過調節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一系列的條件因子,促使各個品種能在所期望的生產季節早出菇,快出菇,出好菇,準時出,準時收,控制潮次,轉潮及時,形成適應周年生產模式的高產管理技術。
(3)嚴格菇房消毒
每茬菇生產結束,要及時清除廢料;充分利用換茬期約1周的時間沖洗菇房,噴霧消毒,通風干燥;經常性保持菇房周圍環境不受污染,周年栽培的菇房消毒,更要強調整體環境的全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