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又名猴頭菌,其形狀類似于猴頭而得名。猴蘑,猴頭和猴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肴,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魚翅”之稱。這種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至3厘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是白色的,干后呈淺黃色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為3.5至10厘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所以它被稱為“猴頭菇”,就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肉質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一、場地選擇。選擇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良的水質,無有毒有害氣體,300米左右無污水和其他污染源以及符合NY5010無公害栽培要求的環境。
二、栽培季節。當年9月下旬-次年1月初。
三、配料和裝瓶(袋)
1.栽培料配方。①棉籽殼55%,麥麩,木屑,米糠各10%,玉米粉7%,棉籽餅5%,過磷酸鈣2%,石膏1%;②玉米芯渣55%,麥麩,木屑,米糠各10%,玉米粉,棉籽餅各7%,石膏1%;③玉米芯渣30%,棉籽殼25%,麥麩,木屑,米糠各10%,玉米粉,棉籽餅各7%,石膏1%;調料至含水量65%,pH5-6。
2.制瓶(袋)。首先,用等量的水預先潤濕棉籽殼,然后加入其他培養材料并充分拌勻。裝入750ml菌種瓶或14cm、27cm、0.0045cm聚丙烯塑料筒袋裝料。料面壓緊壓平,內部稍松。裝料須在6小時內完成。
四、滅菌和接種
1.滅菌。在高壓(125℃)下滅菌2小時或在常壓(100℃)下滅菌10-12小時。
2.接種。當材料溫度冷卻到28℃以下時,將瓶(袋)料放入接種箱或無菌室中。接種箱或無菌室內放適量的消毒藥劑,密閉熏蒸0.5小時接種;每瓶菌種接50瓶或35瓶左右。
五、菌絲培養
1.培養室。應經常消毒,使其清潔,干燥,通風和遮光。
2.培養方法。(1)瓶栽:墻面堆放,瓶高不超過15瓶。(2)袋栽:接種面朝上雙層疊放。
3.培養管理。發菌室的溫度為22-25℃,空氣的相對濕度為65-70%。用草簾、遮陽網遮光,使發菌室基本黑暗;適時打開門窗進行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接種后一周內結合翻堆檢查一次,及時剔除不良栽培瓶(袋)。
4.培養時間。室內培養20-25天,菌絲延伸到料內1/2-2/3。
六、揭蓋、套環
1.瓶栽。當菌絲體充滿菌瓶1/3-2/3時,揭去瓶口包扎的牛皮紙。
2.袋栽。當菌絲體超過菌袋的1/2時,開袋套上直徑5厘米左右的套環,并緊貼料面,然后將培養袋墻式疊放,堆放不超過7個。
七、出菇管理。菇房應進行消毒處理,達到清潔、通風、有散射光;出菇溫度為12-18℃;采用地面灑水,空間噴霧,保持菇房空氣濕度90%,子實體生長階段,保持85%;確保有散射光,誘導原基形成保持菇房內的空氣清新,門窗掛草簾,防止風直吹。
八、采收。菌刺在0.5-1厘米之內,未彈射孢子前為采收適期。采摘方法:用割刀從子實體邊緣插入料面,沿料面切割,去除雜質,并按規格分類。采收后,除去表面雜質,停水養菌2—3天,然后根據出菇的要求進行管理。
九、病蟲害防治
1.防治原則:預防為主,嚴格控制化學防治。
2.主要病害預防:主要病害有霉菌(毛霉、脈孢霉、木霉、黃曲霉)和細菌性基腐病。預防方法:嚴格檢查種源;保持環境清潔;發現病害及時清除,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出菇期間禁止使用化學農藥。
3.主要害蟲防治:主要蟲害有菇蠅、菇蚊、螨類。防治方法:在場地周圍挖溝、在菇房安裝紗門窗阻隔害蟲危害,禁止使用化學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