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料配方
主要采用的培養料配方是玉米芯84%、麩皮10%、石灰4%、石膏1%,過磷酸鈣1%,也可采用玉米芯62%、棉籽殼30%、麩皮5%、石灰2%、石膏1%或棉籽殼72%、玉米芯20%、麩皮5%、石灰2%、石膏1%的配方。
2、堆料發酵
先將玉米芯充分預濕后建成寬2m、高1.5m的料堆,在料堆上覆蓋草簾或棚膜以保持堆內濕度,且覆蓋棚膜時料堆更容易升溫發酵,但要勤抖動棚膜換氣。一般每4d翻堆1次,共翻4次,翻堆的標準是當料堆內溫度達到60℃時維持1d后開始翻堆,翻堆時將堆外層的培養料翻到堆內,并根據培養料含水量適當補充水分,力求使所有的培養料發酵都均勻一致。第三次翻堆時先將輔料混合后均勻撒至料堆表面后再進行翻堆,最后一次翻堆后,調節培養料含水量達65%左右,粗略的判斷是用手緊握培養料,以有水從指縫中滲出,但不下滴為宜,之后準備裝袋滅菌。
3、裝袋滅菌
菌袋選用23cm×45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裝料前先在兩側距袋口8~10cm處用針各扎14~16個通氣孔,之后用塑料繩在距袋口5cm處扎緊一端開始裝料,裝好后的料袋要飽滿、均勻一致,每袋裝干料約1.2kg,料袋裝好后進行常壓滅菌,當滅菌包充分鼓起后開始計時,滅菌12~18h,自然冷卻后移至菇棚內準備接種。
4、消毒接種
接種前先清潔地面后用噴霧器在空氣中噴10%的來蘇爾消毒液,再將菌種、接種工具移入菇棚,密閉菇棚用必潔仕煙霧劑消毒。接種時雙手戴光滑的橡膠手套操作,手套、刀片、接種勺、盛菌種不銹鋼盆用酒精擦拭,菌種袋快速在3%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桶中浸過,高錳酸鉀水溶液應隨配隨用。先按壓菌種袋使菌種初步破碎后,用刀片劃開菌種袋將菌種放入不銹鋼盆中,用接種勺破碎成蠶豆粒大小,將菌種均勻撒于袋口,接種量要覆蓋整個袋口,之后重新用塑料繩封口,之前扎好的通氣孔正好覆蓋在菌種處,利于菌絲萌發,這樣既提高了接種效率又避免了發菌過程中袋內水分的損失。
5、發菌管理
將接種后的栽培袋相距25cm堆碼3層擺放在地面上。發菌期注意觀察,發現有污染的菌袋立即挑出,棚內溫度控制在22~25℃。陽棚中栽培時通過揭蓋花草簾、開合上下通風口調節棚內溫度和通風換氣。陰棚中栽培時7~8月以降溫管理為主,白天不揭草簾,主要通過草簾上加蓋遮陽網、白天小通風夜間大通風、夜間揭起草簾日出前及時放下等措施控制棚內溫度。
6、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滿菌袋后再培養7~10d及時換出菇圈準備出菇,換出菇圈后堆碼6層,中間留60~80cm的操作行。出菇期間保持棚內土壤濕潤,陽棚栽培控制棚溫18~20℃,陰棚栽培控制棚溫20~24℃,噴水以早晚為主,每天2~4次,每次20min,噴水后大通風15min,白天棚內溫度高于25℃時不噴水,以防高溫高濕引起病害。當菇蓋充分展開呈淺灰色時即可采收。
7、菇蠅防控
菇蠅防控是平菇周年栽培中病蟲害防控的難點和關鍵環節,特別是高溫季節栽培時防。防治以物理方法主,化學方法為輔。物理防治可通過在上下通風口設置80目防蟲網、黃板誘殺、糖醋液誘殺等進行,化學防治要在子實體采收后的間歇期進行,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此外,采菇要及時,避免過度成熟;保持棚內清潔,及時清理死菇和采菇時削下的菇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