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豬肚菇高產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6-04-12  【來源】:北京密云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核心提示】:豬肚菇學名大杯蕈,又稱大杯傘、大漏斗菇等,是近年來新開發的珍稀食用菌。豬肚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且在夏季出菇,價格好,效益高,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一、 栽培季節: 
      根據豬肚菇在23~32℃正常出菇的要求,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種,6~9月份出菇,利用塑料大棚合理安排栽培季節。
      二、 栽培袋制作:
      1、培養基配方:干雜木屑39%、棉子殼34%、麥麩22%、輕質碳酸鈣1%、玉米粉3%、糖1%
      2、制作方法: 
      先用清水將棉子殼調濕,然后將雜木屑、麥麩、玉米粉、輕質碳酸鈣與經預濕的棉子殼混合拌勻。將糖溶于水補充培養料的含水量,并將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調至7.5~8.0,采用17厘米X33厘米X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濕重1000克(干料約350克)。將裝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綿套環,置常壓灶中滅菌。灶內溫度升至100℃,維持15小時。將冷卻后的菌袋置于接種箱內,用氣霧消毒劑消毒后,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每袋栽培種可接種40~50袋。 
      三、 菌絲培養: 
      接種后的菌袋直立于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后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于菌絲長至袋高的1/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四、 開袋覆土: 
      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后,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開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料面覆土。覆土厚度為3~4厘米,可選用菜田土、火燒土,土粒直徑為1.5~2.0厘米。使用前先將覆土置于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后用水調節土粒濕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后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地面2~3厘米,并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五、 出菇管理: 
      覆土后,注意保持覆土濕潤,并多關門或多蓋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后7~10天,原基頂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后,應注意將場地空氣濕度控制在80%~95%之間。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并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應控制在23~32℃。噴水量根據蘑菇大小、覆土的濕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不同生長階段靈活控制通風量,菇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左右。當菇體成熟時及時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及時補土覆土,停水養菌3~5天后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六、 采收: 
      子實體八九分成熟、呈漏斗狀,邊緣內卷、孢子未彈射時及時采收。每采下一朵子實體,應及時用手捏住殘留在土中的菇柄,輕輕旋轉拔除,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爛招致病蟲害發生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盖州市| 广丰县| 鄂尔多斯市| 西吉县| 白银市| 吴忠市| 奎屯市| 会泽县| 亳州市| 石家庄市| 呈贡县| 睢宁县| 施甸县| 都昌县| 繁峙县| 盈江县| 丰台区| 乐业县| 治多县| 凌海市| 泸溪县| 天全县| 新营市| 嘉善县| 孟津县| 洱源县| 玉树县| 固原市| 峨眉山市| 常山县| 奉贤区| 左云县| 新河县| 延安市| 武宁县| 抚顺市| 平安县| 老河口市| 大兴区|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