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平菇發酵料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5-08-31  【來源】:駐馬店網
    【核心提示】:  平菇生產在我市已大面積推廣,大多以發酵料栽培模式為主,原料來源豐富,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明顯,是農民增收的
      平菇生產在我市已大面積推廣,大多以發酵料栽培模式為主,原料來源豐富,技術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明顯,是農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徑,有利于農產品下腳料的轉化,現將主要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培養基配方。1.玉米芯80公斤、麩子15公斤、石灰粉2公斤、水適量。2.玉米芯100公斤、麩子5公斤、石灰粉3公斤、復合肥0.5公斤、發酵劑0.1公斤。
      二、培養料發酵。第一天,首先將玉米芯和石灰粉加水拌勻后堆在鋪有薄膜的地面上預濕,發酵劑和麩子單獨加水預濕堆放。第二天,將其他輔料全部加入(抑菌劑暫時不用)并一次性補足水分,以后不再加水,料堆高1米、寬1.8米~2米,長度不限,每堆干料不少于150公斤。料堆應拍成外實里松,每隔30厘米打一個直徑10厘米的通氣孔,然后覆透氣性覆蓋物,24小時料溫達到30℃~45℃,48小時(也就是預濕后第四天)可達55℃~60℃,當料溫達到60℃~65℃時保持24小時,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要注意將外面和底層物料翻至堆中。首次翻堆后,物料溫度會迅速升高,最高可達75℃,穩定在65℃左右,此時物料中的微生物繁殖達到高峰,物料的顏色、氣味及其他性狀加劇改變,這個階段可持續2天~3天,必要時可在料堆上重復打孔,以增強物料內的供氧量。當物料顏色變為紅褐色、料堆表面布滿白色菌絲、物料散發出的氨味逐漸減少時,即可進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次數2次~3次,栽培者應視物料變化及均勻程度增減翻堆次數。
      三、裝袋接種。發酵好的培養基為紅褐色,氣味芳香,無氨味,培養基中布滿有益的放線菌,不粘手,手感柔軟,富有彈性,此時加入抑菌劑即可裝袋播種,采用三層播種法,即在袋中間要播一層菌種,并在袋子兩頭撒種封面,用種量為8%~15%。
      四、管理技術。1.發菌管理:將接好種的菌袋在培養室成批平放擺好,一般3層~5層高(夏季1層~2層),每行間距離50厘米~60厘米。在碼好的菌袋中間放一支溫度計供檢測溫度。發菌室保持黑暗,每天通風一次,約40分鐘,室溫以15℃~20℃為宜,超過25℃立即開窗降溫,培養7天左右要翻堆互換位置。
      2.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用手觸摸菌袋,硬挺結實有彈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黃色小水珠,表明已達生理成熟,可搬進出菇室催菇。將菌袋碼4個~6個高,袋口解開,行距不少于60厘米,每天向空間噴水3次~4次,保持濕度85%,結合每次噴水通風30分鐘~40分鐘。室內光線不宜太暗,以免出現長柄畸形菇。隨著菇體的長大,應適當增加噴水量和通風次數。頭潮菇采收后清除袋口殘留菇根,清掃室內,噴灑石灰上清液,室外噴0.5%敵敵畏溶液驅殺害蟲,再按常規管理7天~10天可出第二潮菇,如此管理直至出菇結束。
      (作者系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市農科院副研究員)
     
    關鍵詞: 平菇 發酵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仁怀市| 芜湖县| 于田县| 湖南省| 称多县| 双桥区| 驻马店市| 湖州市| 龙陵县| 施甸县| 嘉祥县| 襄汾县| 东兰县| 河间市| 仁寿县| 托里县| 宜春市| 吉水县| 怀集县| 遂溪县| 甘洛县| 阿瓦提县| 松桃| 天长市| 阜南县| 镶黄旗| 辽宁省| 岢岚县| 左云县| 昌平区| 辽中县| 乌海市| 金昌市| 黔西县| 天台县| 得荣县| 稷山县| 定安县| 无极县|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