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年品比篩選的目的是想選出適宜香菇秋栽棚架帶袋出菇這種模式的優良品種。這種模式出菇時還要掌握催菇和育菇兩個關鍵環節,催菇技術也就是浸泡上架后蓋膜保溫的時間長短,出菇數適中,即揭膜抑制(這與水稻控制無效分蘗近似),后轉入育菇期使菇緩慢生長,拉大溫差和干濕差,使香菇品質提高,這種模式不同于其它栽培方法。
連續三年的篩選,我們每次都是在同一菇棚中進行,從中篩選出好的品種,都是具備出菇較快、整齊、抗高溫、耐低溫的特性,淘汰出的品種不一定都是差的,只是它的一些好的特性還沒有充分表現出來。這種同一菇棚、同一環境管理篩選的方法,盡管能分出各品種出菇快慢、耐寒性及抗高溫性,但有的品種其形態特征及豐產性不能充分表現。同一菇棚篩選品種,這種方法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統一蓋膜:出菇早的品種,出菇后濕度大,生長快,菇體軟。
統一揭膜:出菇慢的品種,菇出不來,產量低。
統一浸泡:出菇早的品種,早采,菌袋已過分干燥;出菇晚的品種菌袋還在長菇,水分還很重,浸泡后易斷筒。
通過同一菇棚篩選出基本適合該模式的品種后,下次設想按每品種搭一小棚,單獨蓋膜、揭膜、浸泡,浸泡后氣溫低時放在上幾層,氣溫高時放在下幾層,出菇劃口后再擺勻,早采的早泡,晚采的晚泡,這樣更有利其品種內在性狀的充分表現。
設想通過小棚這種篩選方法,若能補充同一菇棚篩選品種的不足,就能選出更多適合各種氣候的好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