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是一種夏秋生長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溫、多濕、通風的環境中,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有機姬松茸菌蓋嫩,菌柄脆,口感極好,味純鮮香,食用價值頗高。
有機姬松茸菌絲穿透土層的能力極強,而且對水分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別是在始菇期,往往是畦床周圍的土層中先于床面出菇,并且形成的菇蕾肥碩,長出的菇體肥壯,質量上乘,明顯優于床面長出的菇。
有機姬松茸深溝窄廂栽培出菇法,無論產量與質量均高于常規栽培法,現將此法簡介如下:
深溝窄廂栽培出菇法的前期工作,如培養料配制、堆料發酵、翻堆、進料、播種、覆土、大棚搭建等工序與常規栽培法相同。所不同的一是廂溝要深,二是廂面較窄。溝深35——40厘米,廂面寬50厘米。土質以沙質壤士為宜,粘性土質次之。
開廂整畦:在大棚內按廂面寬50厘米開廂,溝寬30厘米,首先將廂溝深挖20厘米,挖出的土填在廂面上,打碎整乎,增加土層的透氣性。
播種覆土:大棚內進行嚴格消毒殺蟲后進料播種,床面料厚17厘米,播種后菌絲長入料內一半或三分之二時覆土。覆土取溝內土,將溝內土層挖松整成顆粒狀后直接覆土。通過覆土,可將廂溝再次深挖10厘米,此時溝底距料面高約45-50厘米,使其形成一個三方均可長菇的出菇面。覆土之后,加強水分。
通風管理,并長期保持溝內土層濕潤,最好溝底長期保待有2-3厘米深的積水,增加土層的濕度,調節小氣候環境,誘導料內菌絲伸入士層,為溝坎邊長菇打好基礎。播種后40天左右。溝坎兩邊上層中以及菇床表面便會相繼大量出菇。
采用此法栽培有機姬松茸,一可減少培養料用量,降低成本:二可發揮邊際效益,由一面出菇增至三面,增加了出菇的表面積,可增產50%以上;三是溝邊長出的菇質量好,優質菇多;四是管理方便,只需在溝內灌水即可,真正達到了低投入、高產出的生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