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廠地集約化。蘑菇栽培有多種栽培方式,在寒冷的冬季,采取室內加溫栽培最為合適。室內加溫方式有管道暖氣、煤爐等,而考慮到成本和實用性,采用煤爐加溫最有效,該裝置適合比較寒冷的地區,可實現成本低,升溫快,操作便利。在低溫季節栽培平菇等食用菌,病蟲危害輕,雜菌污染率低,高產穩產性能好,菇體蓋大、蓋厚,柄短,色質好,質量高。而且冬季蔬菜少,很容易占領市場,獲得理想的效益。在炎熱的夏季,采用地下、半地下式栽培,溫度一般可較地面低10℃左右,環境涼爽,雜菌污染輕,蟲害少,很適宜食用菌的栽培和生長,產量可達地面栽培的2倍以上,且菇質好,口味高。尤其是高溫期間菇類較難栽培,產量低,上市少,此時采用該技術效益非常可觀。
二、原料集約化。集約化生產主要體現在省時、節能、低耗、高效上,原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如平菇是食用菌中最容易栽培的一種菇類,栽培的方法簡單,方式多樣,其中成本低、操作簡便的生料栽培是首選。培養料有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就是培養料未經過高溫滅菌,一般采取堆制發酵的方法。即將培養料拌水適度后,堆成堆,用塑料布蓋上,讓它自然升溫,每次料堆中心溫度達60℃,將邊緣的料翻到中間,繼續堆悶,讓它再自然升溫。經過3次后,即可接種裝袋栽培。通過控制一定的碳氮比和高溫環境條件,可有效抑制雜菌繁殖,促進平菇快速生長。
三、裝袋集約化。對于袋裝培養料,有人認為小袋裝料少,周期短,但產量低,費工時;有人認為大袋裝料多,產量高,但周期長,效益并不高。通過栽培試驗比較,發現塑料袋規格為18㎝×45㎝(裝料后長為30㎝),裝干料0.6㎏的為最好。在裝袋方式上實行三層菌種兩層料,即兩頭各鋪一層,中間夾一層菌種,比較適合集約化生產。
四、管理集約化。與常規栽培不同的是,集約化栽培技術采取的是定位出菇法。平菇等從裝袋時預留的增氧孔處出菇生長,可有效防止菇蕾在生長過程中因爭奪養分而形成大量萎縮,造成養分無謂損耗。同時常規敞口出菇,菇叢過大、死菇多,菇質差。而定位出菇法,不敞袋口,菌袋的水分蒸發量少,由此實現集約化的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