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擇合適的栽培模式
草菇的栽培模式有很多種,常用拱棚立體栽培和溝式平面栽培。菜農可根據不同的場地選擇不同的栽培方式。
1.大棚地上畦栽:(1)一般建畦床1.2~1.4米寬,翻深0.2米,整成龜背形畦床,兩側修建10厘米寬洇水溝,鋪料播種;(2)播種后第3天,間隔0.3~0.4米插入竹拱,現蕾后將料面上的塑膜抽出搭于拱架上,露天棚應再覆2層草苫,蔭棚下只覆一層即可。發菌期間,除掀膜通風外,應將水溝灌滿水,一則降溫,二則使床基土壤保持較高持水率。氣溫超過35℃時,每天應將草苫多次噴濕。(3)接種后第4天,最遲不超過7天,草菇即可現蕾,此后管理應以通風、降溫、保濕為重點,陰或小雨天氣及夜間可將塑膜揭去,只覆草苫,既利通風又有足夠的散射光,并能有效地保濕,但應注意大雨天氣不可掀膜,晴好天氣時,陽光直射,棚溫升高很快,注意加厚覆蓋物并噴水,夜間可將棚周塑膜掀開約10厘米左右,將洇水溝灌滿水,使之加強通風的同時保濕并降溫。
2.溝式平面栽培:在大棚內整平土壤,挖深20厘米、寬120厘米溝槽,灌透水;鋪料播種后使料面與地面持平,為了保證溫濕度的控制,大棚上方要設好遮陽網或舊草簾。該種方式的最大優勢在于地溫較低、土壤濕度較大,可為基料提供適宜的溫度環境和水分條件,尤其水分管理方面,較之前述栽培方式,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應注意防雨排澇,否則,極易形成積水澇漬,影響或損害正常的草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