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是人們所喜食的一種蔬菜,傳統的平菇袋栽法,兩潮菇后菌袋嚴重失水缺肥,然后采用浸泡法補水、補肥,不僅搬運麻煩費時,而且袋內水分難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給菌絲體難以吸收,若營養液濃度過高,還會使菌絲體內的水分出現反滲透而產生肥害。平菇圓柱式出菇高產栽培新技術與傳統袋栽法相比具有很多優點:一是培養料與空氣接觸面小,減少了污染和水分蒸發,避免了傳統袋栽法二潮菇后污染率高、保水難的弊端;二是省去了浸袋補水搬來運去的繁瑣工序,大大降低了工本;三是菌絲體能通過離子交換選擇性地從土壤中平穩地吸收養分,從而徹底根除直接向菌絲體補水補肥一時難以吸收而產生的負作用;四是菇體潔凈不沾泥土,質量好,售價高。五是出菇期長,產量高,一次栽培可采收6-7潮菇。現將具體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選料和裝袋。按常規袋栽法進行選料、配料和拌料,冬季氣溫低,可采用生料栽培。取40厘米寬的筒料裁成75厘米長,先將筒膜的一端扎緊成袋,另一端用一根直徑10厘米、長40厘米的竹筒在地上直立于袋中央。然后先在菌袋底撒一層菌種再裝料,邊裝料邊壓實,當料裝至10厘米高時,再向竹筒周圍和靠菌袋壁的外圍撒兩圈菌種,使之形成兩個同心圓的菌種圈。當裝料至20厘米高時再用同樣的方法播一層菌種。當料裝到30厘米高時,整個料面撒一層菌種,拔出竹筒扎緊袋口,即形成一個三層料四層菌種30厘米高的大菌盤。
菌絲的培養。培菌室事先用2%-3%的來蘇爾噴霧消毒,用40%的敵敵畏400倍稀釋液噴霧殺蟲驅蟲。隨后關閉門窗密閉24小時,次日開窗通風換氣,在地面撒一層石灰粉。菌盤搬入培菌室,按“品”字形堆碼發菌,一般碼3-4層。冬季氣溫低時,堆外覆膜增溫。發菌期間每隔4-5天向空中交替噴2%-3%的來蘇爾溶液進行空氣消毒。菌絲開始萌發時每天早晚開門窗30分鐘。當菌盤兩端菌絲濃白,中間出現兩道濃白色的菌圈時進行翻堆,并在兩端空心處用小刀各開一小口。重新建堆時,菌盤上下調頭,堆碼時上層菌盤的中心孔對準下層4個菌盤之間的空隙處,以利通氣。整個發菌期冬季3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菌袋,這期間翻堆不少于3次。
選料和裝袋。按常規袋栽法進行選料、配料和拌料,冬季氣溫低,可采用生料栽培。取40厘米寬的筒料裁成75厘米長,先將筒膜的一端扎緊成袋,另一端用一根直徑10厘米、長40厘米的竹筒在地上直立于袋中央。然后先在菌袋底撒一層菌種再裝料,邊裝料邊壓實,當料裝至10厘米高時,再向竹筒周圍和靠菌袋壁的外圍撒兩圈菌種,使之形成兩個同心圓的菌種圈。當裝料至20厘米高時再用同樣的方法播一層菌種。當料裝到30厘米高時,整個料面撒一層菌種,拔出竹筒扎緊袋口,即形成一個三層料四層菌種30厘米高的大菌盤。
菌絲的培養。培菌室事先用2%-3%的來蘇爾噴霧消毒,用40%的敵敵畏400倍稀釋液噴霧殺蟲驅蟲。隨后關閉門窗密閉24小時,次日開窗通風換氣,在地面撒一層石灰粉。菌盤搬入培菌室,按“品”字形堆碼發菌,一般碼3-4層。冬季氣溫低時,堆外覆膜增溫。發菌期間每隔4-5天向空中交替噴2%-3%的來蘇爾溶液進行空氣消毒。菌絲開始萌發時每天早晚開門窗30分鐘。當菌盤兩端菌絲濃白,中間出現兩道濃白色的菌圈時進行翻堆,并在兩端空心處用小刀各開一小口。重新建堆時,菌盤上下調頭,堆碼時上層菌盤的中心孔對準下層4個菌盤之間的空隙處,以利通氣。整個發菌期冬季3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菌袋,這期間翻堆不少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