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
金針菇是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對溫度要求最低的一種,根據自然氣候,靈壽縣栽培從當年9月至第2年4月為栽培適期。從品種上講,開始人們一直種植黃色金針菇,效益較低。后來在種植過程中,我們發現種植白色金針菇效益較好,但由于沒有優良菌株,產量上不去,生物效率在40%-50%,我們經菇農試種,精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日本白、V93等新菌株,生物效率提高到60%-70%,品質好,產量高。效益比種植黃色金針菇提高50-60元/m2,平均每棚多收入5 000元以上。
2 菇房建設
當地菇房有磚壘結構與土壘結構,半地下式棚室栽培。棚房高度2 m左右,下挖0.8-1 m,上邊寬1-1.2 m,棚內壘栽培架,架與架之間隔1 m,每隔1 m壘一磚垛為一檔,中間用竹竿制作,每檔分4-6層;菇房兩側留有上下通風孔,孔尺寸為12 cm ×24 cm,不需通風時將口堵上,棚上邊用竹竿結網,網上蓋塑料布、麥秸或玉米秸。此棚室既保溫、保濕、遮陽,又便于管理,同時又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的產量效益。
3 栽培袋制作與發菌
3.1 培養料制作。棉籽殼78%、麩皮15%、玉米面5%、糖1%、石膏1%,加水11%-12%。此配方改變了原來麩皮多的配法,增加了養分,提高了生物效率20%以上。
3.2 菌袋制作。金針菇是袋式熟料栽培,采用17 cm ×33 cm的聚丙烯筒狀袋,兩頭接種出菇,裝料量為400-450 g/袋,袋口留出10-12 cm,以供出菇用,最后用塑料繩將口扎緊,而后進行滅菌接種。
3.3 發菌。將接種好的菇袋移入菇房,溫度控制在18 ℃-20 ℃,一般不超過25 ℃,空氣濕度保持在60%-65%。3 d后菌絲開始生長,一般20-25 d可發滿菌絲。此時要盡量減少雜菌污染,發現污染袋及時清理出去。
3.4 嚴格滅菌。在裝袋后,接種前要進行常壓滅菌,滅菌時間:溫度達到100 ℃后保持8-10 h,然后把滅菌冷卻后(25 ℃以下)的培養料連同接種工具搬入接種箱。同時將原種瓶表面用75%酒精擦拭,或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再放入接種箱。接種箱消毒一般以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8-10 ml,高錳酸鉀4-5 g。先將高錳酸鉀放入玻璃杯或搪瓷缽后加入甲醛溶液,使之產生甲酸氣體。接種人員在操作室應穿上干凈的工作服,手用肥皂水洗干凈,再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以達到滅菌之效果,防止雜菌污染影響產量。
- 下一篇:提高袋栽香菇產量的關鍵技術
- 上一篇:程控微噴在反季節香菇栽培中的應用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