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在育菇階段對金針菇的生長促進作用也很大。移位分全移和外移,可進行不定期移位技術。當金針菇在育菇房內環境的促進作用下生長發育到催蕾期,也就是從進入育菇房內繁育的第5個小時開始,可進行不定期移位工作。該項技術未成熟之前,工廠化金針菇育菇房內生產的金針菇菌蓋大小不均、菌柄粗細凌亂、菌柄高度參差不齊,影響著菇的品質,該技術完全掌握后,將育菇房內同一生長階段里菌柄太細或內空、菌蓋大小不一、菌柄太短部位的菇移至溫度、光照充足的位置,使育菇房內金針菇在一定時間里生長得勻稱。這樣多次觀察,多次調換位置,達到菌蓋大小勻稱、菌柄粗細協調、高度一致的效果,菇的品質會大力提高。所以移位技術對高品質工廠化金針菇的生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7 其他控制技術
pH是指金針菇菌絲培養基中的酸堿度。工廠化金針菇生產育菇房內金針菇菌絲生長培養基的適宜pH值為3~8.4,最適宜生長的pH值為4~7,過酸或偏堿都不利于金針菇生長。育菇房內選擇培養料時,適宜pH值為6左右;如培養料酸度增大,可加入石灰粉進行調節;一般培養料經過滅菌后,pH值會有所下降,因此,在配置培養料時,應使pH值適當偏高一點。試驗結果表明,pH技術的操控對工廠化金針菇生產育菇階段育菇房內金針菇的健康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
在完全掌握了育菇期間各個階段的溫度調控技術、光照變化技術、抑制技術、包膠片移位技術和其他技術(育室內CO2濃度、pH值、空氣濕度)之后,再加以綜合應用,才能保障工廠化金針菇生產育菇階段金針菇的生長周期縮短,質量提高,并且在單位產量上實現新的突破。
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時間:d(天)、h(小時)、min(分)、s(秒)。 2、長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積:m2(平方米)、667m2(畝)、hm2(公頃)。 4、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質量:t(噸)、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濃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