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俗稱黑色森地菇。因其香味濃郁而得名,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我國香菇主要來自袋料栽培,對菇農來說,如何利用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生產出更多的優質菇是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關鍵。
1 基本情況
近年來,溫室蔬菜發展迅速,種植效益逐年提高。在溫室蔬菜生產中,一般是每年的8月末9月初至來年的5月末6月初為溫室蔬菜的生產期,而6、7、8三個月是溫室大棚的閑散季節,這段時間比較短,又趕上高溫多雨的季節,所以在夏季有80%以上的大棚都處于閑置狀態。為了充分利用夏閑季節,在魏縣王橫村試驗示范了草菇—西紅柿連作高效種植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增加了收入,解決了溫室大棚長期種植蔬菜造成的土壤板結、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酸化、鹽漬化、重茬障礙等問題。試驗結果表明,草菇是一個耐高溫、生育期短,適合在夏季高溫季節栽培的蘑菇品種。6~7月份日光溫室的溫、濕條件正適合草菇生長,草菇畝產量達3500kg,效益達8000元。草菇發菌的短期最高地溫達40℃,發達的菌絲對土傳病原物有很強的殺滅能力,試驗田西紅柿死苗率只有0.1%,重茬障礙基本被解除,西紅柿生長非常健壯,病害發生較輕;而對照田死苗率達3.5%。而且草菇出完菇后,其培養基形成大量的有機質,對改良土壤有很大的好處,土壤變得非常疏松,可使下茬西紅柿大幅度增產。在西紅柿整個生育期可節省農藥40%,增產31.9%,且提早8d上市,結果期延長25d。畝增效5416元,總增效13416元。菌菜連作模式,能有效轉化農業廢棄物(玉米軸、麥秸等),充分利用夏閑季節提高復種指數,且對土壤重茬障礙改良明顯,總體增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