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培養料的堆制、發酵
(1)堆制時間:在播種前20~25天左右進行。
(2)建堆與發酵:建堆前,將場地打掃干凈。一般堆寬2.1米,堆高1.5米,料堆長不限。先鋪一層稻(麥)草;厚度0.3米左右,四邊整齊,不澆水,然后在上面鋪一層薄牛糞,以蓋沒稻草為好,然后再鋪一層稻草上面再撒牛糞;如此類推,大約鋪10~12層。下面三層不澆水,從第四層起越往上鋪,澆水越多,菜餅和尿素在建堆時逐層加入。堆好后,四邊要整齊、垂直,頂部要堆成龜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農膜覆蓋,以防日曬雨淋。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為度。
①常規發酵(一次性發酵),糞草堆發酵后,必須經常翻堆,以調節堆料的含水量,散發有害氣體,促進有益微生物繁殖,使培養料養分加快分解轉化,同時,通過堆溫殺死雜苗和一些蟲害。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進行,主要是將上與下,內與外的料充分調換位置,使發酵一致,或熱均勻。翻堆時分層澆水,使料內水分達到手捏有水滴滴下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當堆溫達到75℃左右并開始下降時進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進行,此時料內含水量應在70%左右,加入石膏粉可以使料PH值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進行,第五次在第四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進菇房。整個過程中,翻堆間隔期一般為6、5、4、3天。
發酵好的堆養料標準為:深咖啡色,無臭味、無氨氣,生熱適中,料草均勻,有一定的松緊度和香氣。
②二次發酵,此法是近十幾年推廣應用的一種有效技術,整個過程分室外前發酵和室內后發酵。
室外前發酵:方法與常規發酵相同,只是堆期較常規發酵外10天左右,翻堆3次,當料溫達70~75℃時,進房進行室內后發酵。
室內后發酵:包括升溫、保溫、降溫三個階段。培養料進房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噴0.4%敵敵畏治蟲,噴0.4%的甲醛滅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料堆,悶3~5小時后進房。
a、升溫階段,經前發酵的培養料,趁熱進房,堆放在中、上層床架上,底層不放。隨即關閉門窗,先讓溫度自行升溫至45℃以上,再升加溫。升溫可用煤爐、電爐,也可室外明火升溫。加溫使菇房溫度升至62℃,維持4~6小時。
b、保溫階段,這是后發酵的主要階段,將料溫降至52℃,保持3~4天。
c、降溫階段,待料溫降至45~50℃左右時,保持12小時,當溫度降至45℃以下時,開門窗使料溫迅速下降,后發酵完成。
三、翻格、播種
1、翻格。培養料進房完成發酵后,開窗通風,然后進行翻格。翻松料層使糞草混合均勻,料層松緊一致,揀除雜質、糞塊,平整床面,稍加拍緊,然后打掃地面,準備播種。
2、播種。當料溫降至28℃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前,檢查料內有無氨氣,料的含水量否合格(65~68%)。如有氨氣,要重新補翻一次,散發氨氣,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調節;過濕,可以加大通風。播種的方法有穴播、條播、散播、混播等。播種量因苗種類型和苗種培養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