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1月3日 石龍山烈士陵園配套工程建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為烈士陵園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月 為擴大橫向聯系,促進慶元經濟發展,慶元在上海、深圳、福州、杭州等19個大城市設立商品信息窗口。
2月27日 縣人大常委會任命謝力群為副縣長,免去鐘承森副縣長職務。
3月6日 松源鎮舉辦了盛況空前的元霄燈會。
3月25─26日 縣長李一深、副縣長謝力群率有關部門領導與福建松溪縣政府達成《關于建設平坑水庫協議》意向書。87年12月23日達成具體協議,松溪在慶元縣坪坑村建坪坑水庫,慶元坪坑村民移至松溪縣大布村葫蘆山定居,成為歷史上獨特的福建“浙江村”。
3月30日 縣委決定建立獎學金制度,以鼓勵在職干部職工自學成才。
3月 慶元香菇公司在上海十六鋪開設營業窗口,營銷慶元香菇、竹木制品等土特產。
3月 縣法院陳光進出席全國法院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并被授予“全國法院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4月1日 根據中央〔1985〕4號文件,全縣取消糧食統購,改為合同定購。縣委、縣政府組織縣機關干部140人,區、鄉干部560人,下基層協助搞好糧食合同定購工作。
4月19日 省總工會主席趙景棠來慶元檢查指導工作。
4月26日─5月2日 縣委、縣政府舉行了“紅三師”(紅軍挺進師、閩東、閩北獨立師)入慶50周年紀念活動。應邀前來的有老紅軍謝文清、宣金堂、張金發、王福英、劉德高、曾阿繆、沈宗文、陳文發等8人;葉飛、王蘊瑞、李資平、龍躍、左豐美、傅振軍、陳挺等15位紅軍指戰員發來賀電、賀信。
5月2日 省政協主席王家揚、副主席邱清華來慶元視察工作。
5月 縣委召開整黨會議,部署整黨工作,成立了整黨辦公室。全縣分縣機關(含區、鎮)、鄉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村級單位進行整黨。至1986年12月,歷經1年零7個余月,對全縣509個黨支部、5424名黨員進行了四項基本原則、理想與宗旨、紀律與法制等內容的系統教育。通過整黨,有13人被開除黨籍,7人留黨察看,1人被撤銷黨內職務,8人受嚴重警告,13人受警告處分,24人不予登記,24人暫緩登記。調換39位黨支部書記,充實192個支部,整頓了46個三類黨支部。基本上完成了“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的任務。
5月12─14日 國家輕工業部造紙局局長周湛等前來慶元考查毛竹資源。
5月17日 地委任命李一深為中共慶元縣委副書記、常委。
5月19日 縣政府在杭州植物園召開了由在杭慶元籍及支援過慶元建設人員共160多人參加的“振興慶元”聯誼會。
5月23日 縣委在黨校舉辦了各區、鎮黨委、縣機關部、委、辦、局負責人參加的整黨讀書會。
5月 根據上級指示,縣委成立清理“三種人”領導小組,結合整黨,開展清查“三種人”的工作。
6月3日 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建立信息反饋系統。
6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問題的通知》,進行第三次工資改革,開始實行以職務工資為主要內容的工資結構制。
6月27日 縣委、縣政府在電影院隆重舉行潘日亮烈士立功授獎大會暨“為人民守邊疆”紀念報告會。
6月 石湖鄉賢良村農民自購大客車一輛,開始私營客運,開了私人參與客運的先河。
7月24─28日 政協慶元縣一屆二次會議召開,出席委員89人。
7月26─28日 縣八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出席代表191人,會議審查有關報告,通過了6項決議,補選李一深為慶元縣人民政府縣長。
7月 蒲留橋至青竹公路動工,87年8月竣工通車。
8月1日 四山鄉高際村與龍泉瑞洋鄉洋順村發生山林糾紛,發生幾百人大械斗事件,事件發生后兩縣公安局聯手派人制止。
8月7日 省政府批準建立百山祖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占地1540公頃,有9000多畝原始森林。
8月14日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羅東由地委宣傳部長徐加木陪同來慶元視察教育工作。
8月 縣委書記徐培金與縣人武部政委方志華率隊分赴全縣各區,上門走訪軍烈屬,贈送慰問品。
9月7日 縣政府與縣個協聯合創辦民辦云鶴中學。采用財政、民眾、學生各出部分集資辦學,借用南門糧食倉庫為教室,共有60多位學生獲初中畢業。1988年停辦。
9月10日 縣委、縣政府召開大會,慶祝第一個“教師節”,給全縣滿2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頒發了榮譽證書。
9月 縣水電局工會被全國總工會、國家體委授予“全國職工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1月22日 共青團慶元縣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十屆共青團慶元縣常務委員會委員5人,蔡建熙當選為書記。
11月24日 縣志編纂委員會成立,謝力群任主任,下設辦公室。
11月26─28日 慶元縣工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總工會七屆委員會委員19人,周誠喜當選為主席。
11月 為貫徹國務院〔1985〕23號文件《關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識教育的決定》,成立慶元縣普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縣各區、鄉(鎮)、企事業單位成立85個普法小組,有計劃分期開展普法教育。
11月 縣委統戰部決定成立慶元縣基督教“三自愛國委員會”,恢復教堂活動,以貫徹黨的宗教政策。
12月下旬 縣政協在縣食用菌推廣站召開全縣食用菌生產專題討論會。重點討論人造菇木栽培香菇可行性和必要性,這次會議產生巨大社會反響。
12月 嶺頭鄉調解員吳天文被省政府授予“省先進工作者”。
1985年 縣人民醫院吳復恒被省政府授予“省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
1985年 根據省委〔1985〕10號文件,縣委建立機要科。
1985年 縣政府頒布《慶元縣普通教育事業領導管理體制的暫行規定》,實行縣、區、鄉分級辦學,分級管理。
1985年 松源鎮新建路開始形成200米“香菇街”,有國營、集體、個人購銷門市部53家,臨時攤點多時達120多家,日成交香菇萬余公斤,被譽為“華東第一菇市”。
1985年 慶元提出十條富民政策,做“富”字文章,指導農民按社會需求發展生產,揭開了農村商品生產大發展的序幕。
1985年 全縣經濟持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9878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209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138萬元,農業產值6961萬元。全縣總人口17.51萬人,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10元。“六五”期間,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15.2%,工業產值年均增16.1%,農業產值年均增14.7%,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年均增23.5%。
1986年
1月3日 縣委、縣政府全部領導成員率領工作組分赴各鄉(鎮),幫助基層抓好整黨、備耕工作。
1月15日 縣委、縣政府召開“普法教育動員大會”,全面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月 吳高珍、胡兆行、吳克甸、胡華杰等赴福建古田縣參觀學習人造菇木露地栽培香菇新技術,并結合慶元實際,寫出《找到了振興慶元食用菌生產的好路》考察報告。當年試種149萬段,并獲成功。
2月6日 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籌備領導小組成立。6月8日,召開縣第一次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月24日 縣委召開全縣農村工作會議,貫徹中央〔1986〕1號文件,深化農村改革。
2月 省、地委領導充分肯定慶元縣委提出的“有限耕地須保糧,調整方向在山上,加工增值是出路,揚長避短靠開發”是山區致富的方向;“一種二養三加工”是發展山區經濟的好路子。
2月 麗水地區對外經濟貿易局成立駐慶元縣人民政府外貿工作組,以加強慶元的外貿工作。
3月25日 省委宣傳部長羅東委托省學校教育處副處長黃學規來慶視察教育工作。
3月28日 針對1985年以來在職干部職工脫產學習隊伍擴大,公費學習矛盾日益突出的狀況,縣委決定采取限制、審批制度。
4月7─10日 政協慶元縣一屆三次會議召開,出席委員98人。
4月8─11日 縣八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出席會議代表190人,大會通過5項決議。
4月13─15日 縣第七次婦女代表大會召開,出席代表310人,選舉產生執委21人,朱美菊當選為主席。
4月26─29日 縣委召開全縣黨的建設工作會議。與會185人,會議討論通過了縣委《關于黨風責任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指出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整黨,端正黨風。
4月 地區行署批準實施《慶元縣城總體規劃》。
4月 建立縣農村經濟委員會。
5月20日 地區食用菌工作會議在慶元召開,討論如何實施國家級“星火計劃”──袋栽香菇高產技術項目。
5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慶元縣人武部改稱慶元縣人武部,由軍隊建制改為地方建制,實行地方和軍隊雙重領導。
6月3日 根據省政協智力支邊的項目安排,由省民主促進會組派的由浙醫大教授楊松森率隊的省醫療隊18人來慶元,從事醫療服務和講學活動。
6月9日 全縣范圍內開展了一次以反盜竊為突破口的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共抓獲各類刑事犯罪分子46名,摧毀盜竊團伙5個,繳獲贓物折價34650元。
6月10日 縣委抽調機關干部146人,組成38個整黨聯絡小組,到各鄉(鎮)指導工作。
6月23日 青竹鄉青竹村發生特大火災,全村254戶被燒133戶,燒毀房屋624間,糧食25.6萬公斤,木材453。縣機關干部紛紛募捐錢物,組成慰問團前往慰問。
6月 地委任命謝力群為中共慶元縣委常委。
6月 慶元人造菇木露地栽培香菇技術被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
7月3日 省長薛駒、副省長沈祖倫率有關廳、局人員一行19人在地委書記張林耕陪同下來慶視察。
7月24日 地區民政局〔1986〕33號文件批準慶元縣左溪、官塘、江根、車根、合湖、齋郎、石湖、張村、五大堡、隆宮、黃坑、南坑、小安13鄉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鄉;竹坪、青竹、蘇湖、楊橋、舉水、龍溪、竹口、三濟、黃真、黃田、黃新、三坑12鄉為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鄉。
7月 全縣自5月始久晴不雨,發生嚴重旱情,受旱耕地達23727畝。全縣各級領導深入抗旱第一線,組織群眾抗旱保糧。
7月 全縣開展了第三次“掃黃”、“除六害”、“反盜竊”嚴打戰役。共抓獲各類犯罪分子300人,處決2人。
7月 全縣開展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用地清查,至次年底結束。
8月 縣委統戰部開始給慶元縣原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頒發《起義投誠人員證明書》。至10月止,全縣已查明并頒證的原國民黨黨、政、軍、警、自衛隊官兵共182人。
9月1日 慶元新窯化肥廠停產。
9月16─20日 縣委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傳達省、地山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發展慶元山區經濟這一中心,提出積極發展商品生產措施,落實了“十大生產基地”與“四大系列”產品。
9月17日 慶元受寒流襲擊,全縣28647畝連作晚稻受凍,損失嚴重。
9月21日 在龍泉、慶元邊界發現石斧、石箭簇各1件,石鐲2件。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鑒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9月21日 慶元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建成,首次試播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和電視教育節目。
9月 由縣委組織部、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縣檔案館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慶元縣組織史資料》第一卷(1934.12——1987.12)脫稿付印。
9月 全縣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服務月”活動。
10月3─6日 1938年首任中共慶元縣委書記施平、原中共浙南工委書記汪海粟等老同志一行6人,專程來慶看望老區人民。
10月10日 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成立。
10月 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竹口殲敵,決定在竹口鄉橋頭山建立“竹口戰斗紀念碑”,成為慶元又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0月 地委任命夏家生為中共慶元縣委常委。
11月5日 縣委召開各部、委、辦、局負責人及縣機關各單位黨支部書記會議,探討精神文明建設戰略措施。
11月12日 慶元電網并入華東電網。
11月18日 省政協主席王家揚、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崔云溪等在地委統戰部長田有祺的陪同下來慶視察。
12月10─20日 縣委統戰部為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派往慶元的三位牧師舉行了茶話會。
12月21日 省水利廳副廳長周慧蘭來慶調查了解縣電力公司案件和電氣化試點縣工作的進展情況。
12月 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查禁賭博的專項斗爭。到次年1月,共查出參賭人員249人,處以行政拘留14人,罰款19110元。并舉辦法制學習班,對參賭人員進行法制教育。
12月 楓堂至三坑公路動工,1988年6月通車。
1986年 成立百山祖自然保護區聯合領導小組,李一深任組長。
1986年 全縣開始推行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通過招標承包、租賃承包、委托承包、全員承包等形式進行。
1986年 恢復慶元縣編制委員會,確定全縣行政編制863名、事業編制1438名(不含教師)。
1986年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0743萬元,工業總產值5191萬元,農業總產值7214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