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1月 縣委、縣府組織17個國策教育工作隊1054人,分赴全縣各鄉(鎮)開展國策教育。
1月 縣委保密委員會發出通知,要求各單位配合公安局開展一次全縣性的保密檢查。
1月 省林業廳廳長王憲恩來慶元林場視察指導工作。
3月3—10日 縣委召開全縣脫產干部會議和表彰大會,貫徹省委、地委農村會議精神,研究農業、林業、社隊企業改革及發展“兩戶”(重點戶、專業戶)、經濟聯合體問題,進一步放寬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月10日 縣委、縣政府傳真蒼南、平陽縣委、縣政府,要求采取措施加強本縣販運木材人員的教育管理,配合慶元縣制止毀林、私販木材歪風。
3月13日 縣委決定建立縣總工會黨組。
3月14—18日 縣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出席會議代表146人,補選劉玉峻為縣長,并選舉出席省六屆人大代表4人。
3月21—23日 慶元縣第六次婦女代表大會召開,出席代表366人,沈維菊當選主任。
3月 縣委決定建立縣廣播電視局黨組。
4月19日 縣委召開落實政策會議,開始復查慶元在歷次運動中的遺留問題,以利平反冤假錯案。
4月26日 恢復縣委統一戰線工作部。
4月 縣農村電氣化領導小組成立,制訂了《慶元縣農村電氣化建設規劃》。
5月 縣委、縣政府在和山公社進行政社分設試點,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公社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鄉(鎮)人民政府,大隊改稱行政村,設村民委員會。
5月 開始對全縣五保戶進行普查登記,當年共落實發證的五保戶375戶,416人,扶貧對象900家。
5月 全縣各區對解放后積壓了30年的零散文件材料進行立卷歸檔。
5月 慶元開始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
5月 中國農業銀行慶元縣支行沈劍青被評為“全國金融紅旗手”。
6月 成立縣城風景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開始著手“球山——詠歸橋——溪灘”的風景區建設。
6月 慶元中學副校長沈敏娟(女)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6月—1988年3月)。
7月1日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出版發行,全縣開展學習活動。
7月8日 縣委、縣府召開緊急電話會議,向各區傳達國務院、中紀委《緊急通知》,要求制止一些社隊企業發生的“五亂”(亂砍、亂伐、亂收、亂賣、亂運輸木材)現象。
7月16日 縣委傳達地委政法工作會議精神,決定8月份為全縣法制宣傳活動月。
8月1日 林業部、浙閩兩省林業廳有關人員和麗水、建陽地區副專員來慶元調處南峰公社白鴿灣山林權屬糾紛一案。
8月3日 縣政法委根據《關于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和省、地的部署。召開了公檢法司全體干警大會,對全縣嚴打斗爭進行了總動員和具體部署。
8月4—6日 縣委召開工作會議,貫徹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究了全縣上半年生產和基本建設情況,提出要處理好4個關系。
8月10日 縣委貫徹中央〔1983〕25號文件,對全縣各單位安全保密工作的自查互查作了部署,并組織人員進行重點檢查。
8月11日 縣委召開全縣廣播動員大會,發出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月活動的號召。
8月21日 縣委召開全縣黨員骨干會議,第一階段學習中央〔1983〕4、5號文件和《黨章》、《準則》,解決當前黨風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第二階段分糸統、部門部署了下半年工作。
8月22日 依照上級“從重從快,一網打盡”的方針,全縣組織政法公安干警126人和黨、政、企事業、基層干部285人統一行動,進行了一次“雙打”(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分子和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戰斗,共捕獲罪犯71名,繳獲大量現金、兇器。
8月27—31日 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四級干部大會,貫徹省山區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振興林業、發展山區經濟的經驗,決心做到“思想解放到山上,政策落實到山上,把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到山上”,全面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
8月 全縣受旱土地42000多畝,齋郎、青竹、龍溪等公社尤為嚴重。縣委、縣府組織人員深入第一線指導抗旱。
9月3日 縣委、縣政府抽調干部1037人組成“振興林業,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工作隊”,進駐全縣34個公社(鎮)開展工作。經過宣傳發動、落實政策、填表發證、檢查驗收四個階段,至10月底結束。共劃出自留山31萬畝,承包責任山103萬畝,統管山92萬畝,處理282起山林權屬糾紛。全縣84%的山林落實了責任制,建立起護林組織297個,護林人員1463人,形成三級護林網絡。
9月17日 縣法院在慶元中學操場召開公判大會,公開宣判了在嚴打行動中捕獲的罪犯80人,嚴懲了主犯,震懾了犯罪分子,全縣治安情況顯著好轉。
9月 縣中心小學開始試行六年制義務教育。
9月 慶元中學沈敏娟、陳為憲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
9月 菊隆區婦聯主任吳菊月、舉水爐山大隊吳榮嬌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10月20日 縣委發出《關于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的通知》,并組織了一次脫產教育學習。
10月25日 慶元至杭州直拔電話開通。
10月 縣水泥廠柯建義、慶元林場汪麗琴被評為“全國優秀工會積極分子”。
11月20日 縣委召開電話會議,交流第二次計劃生育工作情況。
11月24日 縣委書記毛留榮率劉玉峻、賈榮芳、徐培金赴杭州出席省第七次黨代會。
11月28日 縣委在楊樓鄉召開單季稻地區計劃生育現場會。
11月 慶元生產的香菇獲國家外經貿部“榮譽證書”。
12月12日 國務院批轉水電部《關于積極發展小水電,建設中國式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報告,慶元被列為全國100個電氣化試點縣之一。
12月 龍慶公路縣城新建路交警隊至林業局段拓寬,并澆筑水泥混泥土路面。慶元始有高級路面。
12月 縣公安局人民武裝警察中隊改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慶元縣中隊。
1983年 竹山大隊黃如汪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先進會計”。
1983年 貫徹“國家、集體、個體經濟一起上”的方針,城鄉個體工商戶得到迅速發展,至90年底,全縣有個體工商戶3658戶,4412人,自籌資金1498萬元。
1983年 全縣有“兩戶”(專業戶、重點戶)4935戶,占總農戶的15%(其中種植專業870戶、養殖專業250戶、制菇專業3465戶、加工專業350戶)。
1983年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6680萬元,工業總產值2995萬元,農業總產值4635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02元。
1984年
1月1日 國務院頒布《統計法》,全縣各部門、單位配備了統計人員,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統計網絡。
1月24日 召開全縣干部大會,會上宣布了縣委、縣政府新的領導班子。(1月20日,省委批準了調整后的縣委班子,書記徐仁俊,副書記劉玉峻、鐘承森,常委丁廣洋、方志華、賈榮芳、屈樹春、邊玲娣)。
1月25日 縣七屆人大十一次會議任命徐培金為慶元縣人民政府代縣長,李一深、司徒梅珍為副縣長。
1月26日 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慶元縣委員會籌備小組。
1月28日 慶元新汽車站建成啟用,建筑面積2504平方米。
1月31日 縣廣播事業管理局改為廣播電視站。1987年6月改稱廣播電視局。
1月 根據中辦〔1983〕33號文件,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改稱中共慶元縣紀委檢查委員會,由縣委工作機構升格為縣級領導機構。省委任命丁廣洋為縣紀委書記。
1月 根據黨中央關于各級領導班子要實行“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省、地委調整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縣委又調整了工作機構和區、鄉及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領導班子。
1月 縣委決定成立縣老干部局、農村工作部;計劃委員會與經濟委員會合并為計劃經濟委員會;農業局改稱農牧特產局;二輕局改稱二輕公司,1985年又恢復二輕局;社隊企業局改稱社隊企業聯社,1985年2月改稱鄉鎮企業局。
2月7日 縣委抽調機關干部43人,組成宣講中央〔1984〕1號文件工作組,赴黃真鄉進行試點工作,宣傳貫徹中央1號文件,并初步落實了一批商品生產項目。
2月上旬 縣委召開全縣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在指導思想上進一步明確教育在四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切實為教育部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月 縣委調整了縣總工會領導人,主任改稱主席,李東昌任主席。
3月10日 建立縣委保密委員會,李致富任主任。
3月12日 省委書記王芳由地委書記張林耕陪同來慶元視察指導工作。
3月18日 全縣60%面積遭受冰雹、龍卷風襲擊,有386幢房屋遭到破壞。星光、荷地、左溪、江根等地出現罕見的龍卷風和冰雹天氣。
3月 縣“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發出《關于創建文明鎮(村)規劃意見的報告》,要求各單位綜合治理“臟、亂、差”,創建優良環境,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月 建立縣審計局、物價局;教育局和體委合并為教育體育局;基建局改為城鄉基本建設環境保護局。
3月 慶元縣職業中學創辦。
4月13日 慶元縣食用菌協會成立。
4月18日 林業部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思玲來慶元視察并調查林業體制改革與山區經濟發展情況。
4月 省政府撥款幫助慶元建立了第一個魚種場,場址設淤上村。
5月11日 賢良至景寧毛洋公路通車。
5月29日 慶元縣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
5月 地委發出《關于開展向慶元林化廠學習的決定》,號召全區學習慶元林化廠“解放思想、立足改革、勇于創新”的經驗。引起全區強烈反響。
6月 依照上級指示,全面進行政社分設,公社管委會改稱鄉(鎮)人民政府,大隊改稱行政村,設村民委員會。全縣共設37個鄉(鎮)人民政府,341個村民委員會,1723個村民小組。以鄉(鎮)和行政村為單位,成立37個鄉(鎮)經濟聯合社,341個村農業生產合作聯社。
6月13日 慶元城關鎮改稱松源鎮。
6月26日 中共麗水地委〔1984〕61號文件批復確認“國民黨慶元縣民眾自衛隊”為投誠單位。
6月26日 慶元林場杉木速生豐產林經營技術通過鑒定,獲麗水地區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
6月 法院審判人員開始著國家統一制發的審判服裝。
7月8─12日 中共慶元縣第六次代表大會在縣城召開,出席代表201人,大會主要議題是:回顧幾年來的工作,總結經驗,進一步動員廣大黨員更好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實現黨的十二大提出的總任務、總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大會聽取、審議了縣委《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全面開創我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和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并作出相應決議。大會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選舉產生六屆縣委委員23人、候補委員4 人,縣紀檢委委員11人。六屆縣委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縣委常委9人,徐仁俊當選為書記,劉玉峻、鐘承森當選為副書記。縣紀委一次會議選舉丁廣洋為書記,王云錦為副書記。
7月8日 在第六次縣黨代會上,縣委為香菇正名,提出“香菇萬歲”的口號,并出臺了發展香菇生產的措施和有關鼓勵政策。從此,慶元香菇產業開始復興。
7月上旬 為貫徹落實中央〔1984〕1號文件,縣委在全縣農村進行了延長土地承包合同期工作,土地承包期由原來的三、五年延至15年。次月,全縣有1652 個生產隊32419戶農民與鄉(鎮)政府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書》。
7月14─19日 政協慶元縣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出席委員89人,會議聽取了《高舉愛國旗幟,為振興慶元經濟而奮斗》的工作報告,通過了三項決議。選舉產生政協常委22人,梅顯恒當選為主席,練華芳、吳鳴翔、鄭士剛、周文卿當選為副主席。
7月15─19日 縣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出席代表190人。會議聽取、審議了縣人民政府、縣人大常委會、計劃經濟委員會、財政工作報告及法院、檢察院工作報告,作出了5項決議。大會選舉產生八屆人大常委10人。劉玉峻當選為主任,李致富、韓德永、丁伍綱、楊關秀當選為副主任。徐培金當選為縣長,鐘承森、李一深、邊玲娣、司徒梅珍當選為副縣長。吳易川當選為縣人民法院院長,韋定亮當選為縣檢察院檢察長。
8月7日 福建建陽地委書記張翼(曾任閩浙邊地委副書記)與池云寶、葉風順以及當年曾在慶元開展革命斗爭的老同志一起來慶,前往三濟鄉崔上村看望、慰問老區群眾。
8月7日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牧科技開發公司與慶元縣鄉鎮企業局達成合作協議,成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慶元食用菌廠”。
8月27日 縣機關崗位責任制領導小組成立,下設辦公室。至10月中旬,全縣有48個單位建立了崗位責任制。
8月28日 縣委舉行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攻克慶元縣城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并在石龍山烈士陵園隆重集會。當年在慶元戰斗過的老紅軍王蘊瑞、龍躍、張文碧等發來賀電、賀信。
8月29日 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集體學習討論有關問題,對“文化大革命”持否定態度。
9月1日 設立慶元縣人民法院“法醫驗傷室”。
9月16日 縣第三次菇民代表大會召開,菇委會改稱香菇生產者協會。
9月22日 縣委統戰部為投城單位(國民黨“慶元縣民眾自衛隊”)的原投誠人員378人進行摘帽平反,予以落實政策。
9月 本著“平等互利、長期合作、發展友誼、振興經濟”的宗旨,慶元與蕭山縣建立友好縣市關系。
9月 浙江省人民政府獎給慶元林場“發展科學技術,振興林業”錦旗一面。
10月1日 《慶元文史》創刊,是一種專門介紹慶元歷史、經濟、政治、文化、風土人情的季刊。1987年改為《慶元縱橫》。
10月9日 縣農工部發出通知,部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全縣各鄉(鎮)成立農經服務公司。至1985年底,實現鄉鄉有農經服務公司。
10月24─25日 縣委班子和縣府班子成員學習《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結合慶元實際,提出了五個工作重點。
10月28─31日 縣委召開全縣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在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適應當前改革的形勢,為改革服務,兩個文明一起抓等問題。并制定具體規劃措施,爭取3 年內實現文明區、鎮。
10月 縣委決定建立黨風廉政責任制。
10月 根據省、地委部署,在全縣范圍內全面進行了落實統管山責任制工作。
10月 《浙江日報》披露了張村鄉南陽村小學校舍危房和民辦教師工資拖欠問題。引起縣委重視,縣人大、縣政協立即組織教育視察團前往督查解決。
10月 縣自來水廠建成,日供水3000噸。
10月 蒙西鄉改稱五大堡鄉,菊水鄉更名屏都鄉。
11月1日 中國工商銀行慶元縣支行成立。
11月3日 為了減少機構層次,縣委決定撤銷非常設機構64個。
11月7日 省委任命徐培金為中共慶元縣委書記。
11月 中辦〔1984〕24號文件要求年內基本結束文革中查抄財物的遺留問題。縣委先在慶元城鎮試點,后每區抽調2─3名干部主管,全面鋪開,對文革中1494戶被查抄、變抄的財物變價款65200元進行了退賠。
12月1日 縣委抽調部分大、中專畢業的年輕干部到區、鄉(鎮)第一線工作,加強第三梯隊的干部隊伍建設。
12月7日 縣人大常委會任命李一深為慶元縣人民政府代縣長,同意徐培金辭去縣長職務。
12月17日 縣政府將西洋殿、蘭溪橋等古建筑157 處列入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月24日 召開全縣首次農民比富大會,參加代表125人,會議對發展商品生產、鼓勵農民走上富裕道路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984年 縣營林公司毛應耀被省委授予“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84年 慶元林場汪麗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工會先進工作者”稱號。
1984年 縣糧食車隊吳通明被省政府授予“省‘雙百’安全無事故競賽優勝者”稱號。
1984年 縣委、縣政府為貫徹中央〔1984〕1號文件,決定建立了商品生產領導小組。
1984年 成立縣農村電氣化領導小組,制訂《慶元縣農村電氣化建設規劃》。
1984年 縣委、縣府作出《普及初等教育的決定》,經過三年努力,87年11月經省、地驗收確認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縣。
1984年 進行全縣第二次林業生產責任制落實工作,取消統管山,劃“三山”為“兩山”,自留山增加到60萬畝,責任山增加到160萬畝。
1984年 城鎮集貿市場在云鶴路落成,有商品十大類,攤位345個。
1984年 蕭山市派13名技術員來慶元幫助籌建縣化纖紡織廠。
1984年 上海鐵合金廠與縣水泥廠聯合投資創辦上海鐵合金廠慶元分廠。86年5月2日投產,年產硅鈣合金800噸。
1984年 全縣糧食產量達到74613噸,人均432公斤,終于解決了慶元群眾溫飽問題,這是慶元積極推廣種植雜交稻的結果。
1984年 全縣有區委7個、黨委43個、黨組5個、黨總支5個、黨支部501個,黨員4777名。
1984年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7696萬元,比上年增加28%,工業總產值3559萬元,農業總產值5305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54元,比上年增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