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病蟲防治 » 正文

    黑木耳制菌期紅色脈孢霉的發生與防治


    【發布日期】:2010-09-30  【來源】:《特種經濟動植物》

      紅色脈孢霉(Neurosporspp)是近年來北方地區黑木耳栽培菌制菌期危害最為嚴重的雜菌之一,其生活力強,生長速度快,并具有很強的傳播能力,由于它的侵染、發生,嚴重影響菌種質量,甚至造成菌種報廢,因此病害的發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導致許多中、小規模的食用菌生產場停產。僅伊春地區調查情況表明:近兩年每年平均黑木耳栽培菌的生產量18億袋,其中1%的菌戶因受此病害的危害蒙受巨大的損失,為此,針對此病害的發生及危害,我們對該病害進行了初步調查及防治對策的研究,現將研究進展情況介紹如下:
        1 分布及危害
        紅色脈孢霉在全國各食用菌產區均有分布,該病害多發生在蘑菇類栽培菌及出菇場地,給食用菌的生產造成較大的損失。在北方地區,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黑木耳袋料栽培生產規模的擴大,近年來該病害危害日趨嚴重,在黑木耳栽培菌制作、培養、出耳管理階段,往往因其危害導致毀滅性災害。
        2 癥狀
        料面上形成橙紅色或粉紅色的篷松霉層。特別是受潮時,橙紅色的分生孢子粉塊呈團狀或球狀長在培養基料、瓶(袋)口表面。輕微的空氣震動,其分生孢子隨氣流擴散。
        3 病原
        紅色脈孢霉是食用菌生產中常見的雜菌,異名為鏈孢霉、串珠霉、紅色面包霉等。在食用菌上致病的有2個種:Neurospora sitophila(好食脈孢霉)和N.crassa(粗糙脈孢霉)。無性階段隸屬于半知菌綱叢梗孢目球殼菌科脈孢霉屬;有性階段是一種子囊菌,屬競爭性真菌病害。
        4 形態
        菌絲白色疏松、網狀、較長、有隔膜;分生孢子卵圓形,紅色或橙紅色,在氣生菌絲叢的頂部形成支鏈。有性階段形成子囊殼,但在人工配制的固體培養基上則極少發現。子囊殼表面無毛或有毛,壁亞革質或炭質,頂部突起處有孔口,子囊孢子橢圓形、單孢、有叢紋。
        5 發病規律
        脈孢霉適生于環境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基質中,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有利于該菌的發生和生長。該菌生活力強、生長速度極快,20~35℃培養條件下,孢子在6小時內萌發成菌絲并迅速在瓶(袋)內長滿,染病瓶(袋)基料表面24小時后,即可在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長1條長鏈,其上形成大量橙紅色的分生孢子,呈團狀或球狀,長在棉塞、袋口或菌袋損傷處,輕微的空氣振動,其分生孢子即可隨氣流迅速擴散。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箱、接種室消毒不徹底,接種時工作人員沒有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棉塞受潮后未更換,塑料袋有損傷、裂口,或接種用的母種、原種已污染脈孢霉,養菌室空氣濕度高,通風不良,菌袋擺放過于緊密,都有利于脈孢霉的發生與傳播。室外各種潮濕的有機物木屑、玉米芯、麩皮、米糠、豆餅等極易發生脈孢霉,并以大量的孢子污染培養料。脈孢霉感染基料后能殺死木耳菌絲并通過其代謝作用使培養料中的麥麩、豆餅、米糠等發酵,剖開污染的菌袋(瓶)或培養室內感病菌袋(瓶)區域周圍可聞到濃厚的酒精香味。脈孢霉是袋料栽培時和菌種生產中威脅性很大的雜菌,在黑木耳及蘑菇類栽培后期也大量發生,引起培養料腐爛而不能繼續出耳、出菇。
        6 預防措施
        6.1 菌種選擇 選擇適應當地環境、抗病能力較強的菌株,如黑29,916等菌株。使用菌齡短、生活力強、長勢旺盛的優質母種和原種,有利于接種后盡快形成優勢,抵制脈孢霉等雜菌的侵染。
        6.2 原料選擇 培養基原料要新鮮,不要使用已霉變的原料,尤其是裝袋車間溫度較高時,絕對不能隔夜滅菌,若需隔夜滅菌需將瓶(袋)放在0~10℃的低溫處存放。
        6.3 防止高壓(或常壓)滅菌不徹底
        6.3.1 保證滅菌時間 常壓鍋滅菌必須在鍋內溫度達到100℃后維持6~8小時。高壓鍋滅菌時2級菌在壓力達到1.5個壓力后需維持1小時,3級菌則需維持1.5~2小時。
        6.3.2 排凈冷空氣 如果鍋體內的冷空氣排放不徹底,則造成我們通常所說的“假壓”,從而致使消毒不徹底,排凈冷空氣是掌握蒸氣滅菌的關鍵。
        6.3.3 保證鍋體內氣流循環暢通 裝料過多、過緊、裝料不當,會使空氣流通受阻,傳導熱量不均勻,導致消毒不徹底。用金屬筐(架)或耐高溫塑料筐盛放瓶(袋),使相互間有一定間隙,一般不會產生阻塞問題。
        6.3.4 滅菌鍋儀器儀表應及時檢測 若壓力表、測溫表表盤失靈,所指示壓力或溫度實際可能未達到。定期檢修才可預防這類事故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菌戶在制菌過程中滅菌時常以鍋體中部的溫度顯示為準,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應以鍋體頂部所示溫度為準。
        6.4 木耳菌2、3級菌轉接過程中污染的預防
        6.4.1 防止棉塞、紙蓋、無棉蓋體受潮生霉 蒸氣滅菌過程中常使棉塞等受潮或吸水,在潮濕的棉塞、紙蓋、無棉蓋體上最易招致雜菌的滋生,從而導致瓶(袋)的污染。因此,在蒸氣滅菌達到時間后,出鍋前,應待鍋內溫度降至85℃以下后,小開鍋門,利用鍋體、菌瓶(袋)的余熱將棉塞、紙蓋等烘干。接菌時及時更換受潮吸水的棉塞、紙蓋等。
        6.4.2 接種環境的消毒(2次消毒) 將接種場所打掃干凈,包括地板、墻面等。用2%來蘇爾溶液擦洗接種箱內、外進行消毒。打開接種箱中的紫外線燈消毒30分鐘。將檢查無異常的待接種瓶(袋)及工具、菌種放入接種箱內,用氣霧消毒劑(如菇保一號)滅菌30~40分鐘后接菌。
        6.4.3 養菌過程中污染的預防 接菌后,進入養菌室前,應將養菌室用氣霧消毒劑(如菇保一號)或其它殺菌劑進行消毒處理。使養菌室保持清潔、干凈。養菌期間,要保持菌室通風良好,防悶熱潮濕,因為悶熱、潮濕的環境最適于雜菌的生長。每隔1周采用不同殺菌藥劑消毒,可增強殺菌效果,以免產生抗藥性,如菇保一號、克霉靈、多菌靈等,不要輕易使用硫磺熏蒸。
        7 發病后處理
        7.1 發現污染立即打開門窗加大培養室通風,疏松菌袋間距離,菌室內撒干石灰粉吸潮降濕,溫度控制在18℃以下,可防止其蔓延。
        7.2 瓶(或)袋內感染脈胞霉,應在分生孢子形成前進行處理,若分生孢子已形成,用克霉靈600倍或1000~1500倍噻菌靈溶液蘸濕的紗布(或報紙)輕輕包住袋口,防止孢子隨氣流飛散,送到室外燒毀或深埋。
        7.3 清除感染的雜菌菌袋后,用1000~1500倍噻菌靈溶液對養菌室進行消毒,每隔3天消毒1次,連續3次即可有效控制脈孢霉的發生,其它如克霉靈、代森鋅、多菌靈等殺菌劑可根據標準用量交替使用進行防治。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伊春林業科學院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临清市| 东城区| 满洲里市| 文水县| 韶山市| 绵竹市| 凌云县| 讷河市| 勐海县| 郸城县| 海林市| 鸡泽县| 即墨市| 泾源县| 兴山县| 曲麻莱县| 集安市| 泗水县| 寻甸| 高阳县| 胶南市| 洞头县| 怀化市| 宜州市| 大冶市| 莱西市| 江阴市| 沂南县| 乐清市| 龙游县| 望都县| 子长县| 邯郸县| 石家庄市| 都兰县| 新野县| 淮安市| 句容市| 个旧市|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