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蕈菌文化 » 正文

    靈芝在古籍中的記載


    【發布日期】:2010-09-10

      靈芝在古籍中的記載
      林志彬
      靈芝是中醫藥學寶庫中的珍品。自古以來流傳著許多關于靈芝的傳說,在這些神話般并帶有迷信色彩的傳說中,將靈芝奉為“仙草”、“瑞草”,并視其為“吉祥如意”的象征。
      我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論及靈芝的著作。《神農本草經》約見于公元前一實際左右,是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也是最早論及靈芝的藥學著作。此書收載365種藥品,并將所載藥品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皆為有效無毒者,靈芝則被列為上品。此書詳細論述了靈芝的分類、產地、氣味和主治等。其后,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唐朝蘇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和《名醫別錄》以及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著作均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修正了有關靈芝的論述。
      隨著歲月的流失,還有大量有關靈芝的著作已失傳。對此,我們只能從尚存的文獻中,間接了解其內容。如《漢書*藝文志》載有《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據傳此書是一部介紹“服餌芝菌之法”的專著;《通志*藝文略》“道家服餌類”著有《太上靈寶芝品》一卷;《隋書*經籍志》亦載有《靈秀本草圖》六卷,《芝草圖》一卷,《種神芝》一卷。這些著述中對靈芝的描述多帶有迷信色彩,認為服食可“延年不終,與真人同(壽)”。〈本草綱目〉中也引用了〈五芝經〉、〈彩芝圖〉等已亡佚的著作。
      〈神農本草經〉根據中醫陰陽五行學說,按五色將靈芝分為青芝(龍芝)、赤芝(丹芝)、黃芝(金芝)、白芝(玉芝)、黑芝(玄芝)五類,即稱五芝。此外附紫芝(木芝)。該書詳細地描述了此六類靈芝的產地、氣味、和主治。指出:青芝“酸,平,無毒”,可“明目”,“補肝氣,安驚魂,仁恕”;赤芝“苦,平,無毒”,主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黃芝“甘,平、無毒”,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白芝“辛,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勇捍、安魄”;黑芝“咸,平、無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紫芝“甘,溫(平),無毒”,主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還強調此六種靈芝均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神農本草經〉中對靈芝的這些論述,被其后的歷代醫藥學家尊為經典并引證,沿用至今。
      一些著名學者還對古籍中有關靈芝的錯誤觀點,特別是封建迷信觀點加以評論和批判。如蘇敬針對“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黃芝生嵩山、白芝生華山,黑芝生常山”的論點,提出“以五色生于五岳。諸方所獻白芝,未必華山,黑芝又非常岳”,實際上是對按五行學說,以“五色”配“五岳”,劃分靈芝的產地持不同意見。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按“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蓋亦據理而已,未必其氣味便隨五色也”。更為重要的是,李時珍在其著作中批判了古代對靈芝的宗教迷信觀點,指出“芝乃腐朽余氣所生,正如人生瘤贅。而古今皆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誠為迂謬”。
      關于靈芝藥食兼用的特點,有許多論述。東漢王充在〈論衡。初稟篇〉中說:“芝草一年三華,食之令人眉壽慶世,蓋仙人之所食”。李時珍指出:“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則芝菌屬可食者,故移入菜部”。陶弘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余節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蘇敬則認為:“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從這些論述中,還不難看出,古代天然靈芝較少,且難得,這不僅提高其價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廣泛應用。
      我國古代學者對靈芝的生物學特性已有了一些初步認識。《神農本草經》提出:“山川云雨,四時五行,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東漢王充在《論衡》中指出:“芝生于土,土氣和,故芝草生”;陶弘景亦指出“紫芝乃是朽木株上所生,狀如木而”。這些論述均指出,靈芝生于“朽壤”或“朽木”之上,且需要適宜的生長條件。《禮記注疏》的“無花而生曰芝而”;〈爾雅注疏〉的“三秀(芝別名)無根而生”以及〈本草綱目〉的“一歲三華瑞草”、“六芝皆六月、八月采”的論述均指出,古代學者已認識到菌類有別于高等植物,沒有根、莖、葉分化,不開花,一年可多次采收。
      許多古籍中軍基于對實物觀察的基礎上,繪出靈芝的形態圖。如〈抱樸子內篇〉“仙藥篇”收載芝草達百種,并繪有圖譜。1979年英國出版的〈蘑菇百科全書〉還專門選刊了〈抱樸子〉書中的一幅系帶靈芝飾品的藝人圖畫。《太上靈寶芝品》的序言中也指出:“芝英形萬端,實難辨別,故畫圖記,著狀帖傳,請據尋求”。該書收載芝草103種,繪有圖譜。宋代的《菌譜》亦繪有靈芝圖譜。
      對靈芝的人工栽培亦早有論述。〈抱樸子內篇〉“黃白篇”說:“夫菌芝者,自然而生,而《仙經》有以五石五木種芝,芝生,取而服之,亦與自然芝無異,具令人長生”。《本草綱目》“菜部。芝而類。芝”條中載有“方士以木積濕處,用藥敷之,即生五色芝。嘉靖(公元522—1566)中,王金嘗生以獻世宗”的記述。清朝《花鏡》中亦有記載:“道家種芝法,每以糯米飯搗爛,加雄黃,鹿頭血,包暴干冬筍,俟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樹腐爛處,來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靈芝矣”。從這些論述中可見,古人已認識到用“藥”,即用淀粉、糖類、礦物質和有機氮化合物組成的人工培養料來栽培靈芝。甚至考慮到在“冬至日”,即低溫季節施“藥”,以避免雜菌污染。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學者根據實踐經驗,對靈芝的生物學特性、生長條件、分類、產地人工栽種方法均做了初步的、較為科學的論述,其中許多內容已為現代真菌學研究所證實,這些均指出,我國古代學者對真菌學的發展,對靈芝的研究作出了貢獻。至于《神農本草經》對靈芝的藥性、主治和功用的論述,在其后的2000年中進展不大,這可能與魏、晉以后的醫藥學家以審慎的態度來對待傳說中的芝草有關。加之,當時尚不能大規模人工栽培,靈芝的藥源有限,也限制了它作為常用藥廣泛應用。
      50年代末我國用科學方法栽培靈芝取得成功,開始大規模生產,以供藥用。70年代開始,在對靈芝的化學和藥理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靈芝的臨床研究。受當時國內形勢的影響,靈芝的臨床應用“過熱”,對它 的療效期望過高,結果反在一段時間內影響了靈芝的研究和應用。80年代以來,靈芝的研究又步入正軌,我國的藥學家、藥理學家進一步深入研究了靈芝的有效成分、藥理作用及其機制,為靈芝的臨床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一些靈芝制劑已用于臨床防治疾病。靈芝作為保健品應用則更為普遍。
      總之,通過靈芝的現代研究,初步證明了《神農本草經》對靈芝的藥性、功用和主治的論述。受時代和條件的限制,古代學者對靈芝的認識不可能完全正確,甚至夾雜一些封建迷信觀點,但這些并不能削弱他們對靈芝研究所做的貢獻。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太谷县| 西藏| 六安市| 绵竹市| 双流县| 安达市| 高清| 闽侯县| 淮北市| 昂仁县| 绥中县| 古蔺县| 日喀则市| 霍邱县| 济源市| 收藏| 鞍山市| 西平县| 泸定县| 墨竹工卡县| 金华市| 高安市| 龙海市| 德安县| 黄浦区| 峡江县| 霍州市| 阳泉市| 日土县| 中方县| 松江区| 宽城| 循化| 锡林浩特市| 阿拉善左旗| 阿城市| 汶川县| 大同市| 阳朔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