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香菇反季節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0-08-17

    香菇的反季節栽培,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山洞、人防工事等進行夏季栽培,但多數地方沒有該類設施,因此,利用普通大棚和降溫設備進行反季節栽培,就將成為生產的主流,其技術要點為:

    1、栽培設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產以后,把原來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內打掃衛生,檢查修補棚膜,噴灑適量的藥物予以滅菌處理,然后,按大約25厘米層高搭建出菇架,每個架子大約設5~7層,并將架子頂部用細竹竿類予以連結固定,確認無誤后,將棚內灌入清水,待水滲下后,在棚內撒施石灰粉,即可將菌袋搬到架子上。
      2、降溫設備:目前,某研究所的專利產品“多功能水溫空氣調節器”已經進行定型生產,該設備既可在夏季進行降溫生產,也能在冬季進行升溫栽培,一機兩用,節能明顯,效果極好。2004年,在我單位的食用菌基地進行示范性應用,在7~8月的菌種發菌過程中,可使培養溫度降至20~25℃,使用效果很好;當低溫季節需要進行升溫時,只要少量的煤、柴等燃料,該設備的出風口溫度最高可達到70℃。現在除食用菌生產外,并已應用于蔬菜大棚生產。
      3、菌袋轉色:常規生產程序進行菌種生產以及菌袋生產,待全部完成發菌后,即可將白色菌袋“井”字型碼高,并覆蓋塑膜、草苫等,使其升溫的同時,通過調節草苫和塑膜的覆蓋以及夜間的揭蓋,一則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絲倒伏,二來增加菌袋的溫差,促使其盡快轉色。
      4、調溫催蕾:完成轉色的菌袋,經補水處理后,即可搬入棚內,一律間隔5厘米左右、單層排放,通過“多功能水溫空氣調節器”進行降溫處理,1~2天后,再施行高溫刺激,配合棚內的用水、光照等刺激,約一周即有小菇蕾現出;此后,保持常規用水,盡量縮小濕差,以保證有菇蕾源源不斷地現出。該階段的基本管理指標是:溫度保持在20~30℃之間,其溫差約在10~15℃;空氣濕度在75%~95%之間,由于香菇的菌蓋較厚,而且適應較大的濕差,所以,不必擔心過大的濕差會導致死亡;通過調整棚頂的覆蓋物,使棚內光照強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司;適量的通風,使棚內保持較清新的空氣。
      5、出菇管理:由于香菇菌袋的塑膜較厚,其菇蕾無法自行破袋而出,故需人工割破塑膜,方法是:在發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將塑膜切開,注意不要傷到菇蕾,如果管理細心,可將塑膜沿菇蕾切一圓形口,這樣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發生畸形菇。從幼蕾伸出之后,就進入出菇管理階段,該階段應保持:溫度在20~28℃、濕度在75%~95%之間、約500~1000勒克司的光照和適當的通風;當菌蓋直徑達到2厘米以上時,可對菇體直接噴施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當香菇菌蓋邊緣仍呈下卷態勢(銅鑼邊)、但有要展開的趨勢時,即應及時采收。注意,一定程度上,該階段的棚內溫度和“葉面施肥”將決定香菇質量的高低。
      6、下潮管理:香菇的潮次較為明顯,當一潮菇采收后,菌袋的失水較為嚴重,故需補水、樣菌,然后才能管理和收獲下潮菇。補水的常用辦法是:利用原有的溝、渠、坑或挖一土坑,內鋪塑膜,將菌袋排入,離上沿約有20厘米時,鋪一塑膜使成凹型,在凹型里灌滿水,形成一定壓力后,再向菌袋的坑里灌水,待灌滿后,維持24小時,即可排水,將菌袋再擺于出菇架子上,參考前述管理即可。一般可收5潮菇左右,生物學效率在80%左右。(曹德賓)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赣榆县| 田东县| 平陆县| 石台县| 高要市| 沁源县| 葵青区| 丹寨县| 南阳市| 诏安县| 青川县| 怀柔区| 宿州市| 永顺县| 达孜县| 彭水| 云林县| 山阴县| SHOW| 安溪县| 安顺市| 商洛市| 滨海县| 邳州市| 应城市| 安福县| 临桂县| 商城县| 四子王旗| 汉寿县| 金山区| 阿克| 仁布县| 新干县| 雅安市| 交城县| 新龙县| 平顺县| 平顶山市|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