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
食用菌的生活,除需要充足水分和養分外,還需要有適合的環境條件才能生長發育成子實體。這些生活條件可歸為溫度、空氣濕度和基質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光照、基質酸堿度、生物因子等方面。
一、溫度是影響食用菌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一般產孢子的適溫范圍比孢子萌發的適溫范圍要低。如草菇產孢子在攝氏20―30度,孢子萌發在攝氏35―39度;香菇產孢子在攝氏8―16度,孢子萌發在攝氏22―26度。子實體分化即形成原基和生長均比菌絲生長溫度低,但子實體生長比原基分化溫度高。如蘑菇菌絲在攝氏25度生長良好,只有在攝氏16度時原基分化才是最好的。食用菌除草菇外,一般適宜于攝氏20―30度的溫度范圍生長發育。但草菇耐寒力差,攝氏5度以下菌絲很快死亡。
二、空氣濕度和基質水分影響到菌絲的生長發育。一般基質水分以60―70%為宜,空氣濕度以60―80%為宜。食用菌菌絲生長、原基分化、子實體生長其基質水分恒定不變或水分變化才能刺激原基發生。基質水分和空氣濕度也關系到環境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
食用菌要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進行生化反應,把養分轉化為體內能量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空氣中氧量達21%(體積比),二氧化碳含量0.03%時才能正常生長發育。一般清新的空氣已達到這個標準。
三、光照條件:食用菌沒有光合色素,不進行光合作用,理論上是不需要光照的,尤其不需要太陽直射光。但實際上大多數食用菌,除少數如蘑菇、大肥菇、塊菇等可以在完全無光照的黑暗條件下生活外,都需要一些漫射光才能生長發育良好。特別在子實體分化階段,適當光照才能產生或產生更多原基,如香菇、草菇、猴頭菌等。光照的強度影響菇的產量和質量。如平菇,光照不足柄長、蓋小、蓋不能展開。又如靈芝,光照不足,蓋色淡,無光澤等。
四、基質的酸堿度影響食用菌菌絲內酶的活性,影響對營養物的吸收及基質養分的可給性。大多數食用菌適宜于偏酸環境,即酸堿度6―6.5,而草菇要求在中性偏堿即酸堿度7.8―8才能生長良好。
五、生物因子影響著食用菌的生長發育。其中與其他微生物的關系可能是有利的,如香灰菌對銀耳的促進作用;也可能是有害的,如引起食用菌病害。還有蟲類、鼠類等都與食用菌栽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