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花菇的形成及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0-07-14

           花菇在香菇之中,質量最佳,經濟價值最高。由于它具有菌蓋肥厚,外觀美麗,有白色輻射狀或菊花狀的裂紋,肉質細嫩,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等特點,所以,在國內外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同時也是香菇同類產品中最有競爭力的一種。
           一、花菇形成的原因?;ü绞窃谔厥獾臍夂驐l件下形成的,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冬季氣溫低,空氣干燥,溫濕差大的條件下,最容易形成。任何一個香菇品種,只要具備上述特定的環境條件都可以形成花菇?;ü骄w表面的裂紋是表里的細胞分裂生長不同步形成的。菌蓋最外面的表層細胞,在夜間是處在氣溫較低,在白天處在空氣干燥的條件下,分裂生長緩慢。而內部的菌肉細胞是處在水分、溫度較為適宜的條件下,分裂生長旺盛。結果表層細胞就脹破而龜裂形成白色的花紋。
           二、花菇形成的環境條件?;ü降男纬墒鞘軠囟取穸?、溫差、濕差和光照等多種環境條件綜合影響的結果。
           1、溫度。栽培花菇的品種,大多屬低溫型或中偏低溫型,其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低溫范圍,分別為5-15℃和5-18℃。一般月平均溫度在8-10℃、晝夜溫差在10℃以上,可以形成理想的花菇。在子實體生長后期,有連續3-4天晝夜溫差在14℃以上,也可以形成花菇。若溫差愈大,持續時間愈長,裂紋就愈明顯。
           2、濕度。濕度是形成花菇的關鍵條件。濕度包括菌袋培養料的含水量,空氣相對濕度和栽培場地的濕度這三方面。培養料的含水量要比常規袋栽法的含水量偏低些為好。一般料水比為1:0.8-0.9,不宜超過1:1。菇棚的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以55-60%為最佳,大多能形成花菇。栽培場地的地面水分蒸發量要小,上上下下的相對濕度都處在較為一致的干燥條件下,有利于花菇的形成。
          3、光照。光對花菇的形成作用,一是直接影響菌蓋的顏色和菌柄的長短;二是間接提高溫度,降低濕度,加速菇蕾表皮的干燥。菇蕾形成后在黑暗條件下,會出現蓋小、柄長、肉薄、色淺的現象,難以形成花菇。適當增光,有利花菇的形成,遮陰條件應從傳統栽培的三陽七陰改為四陽六陰或五陽五陰,在嚴冬季節甚至可全光育菇。
          4、通風。在加大溫差刺激,保持空氣干燥和提供適當光照的同時,再加上有干燥的微風(1-3級)吹拂,可以加深菌蓋裂紋并保持裂紋潔白的顏色。
           三、場地的選擇和菇棚的設置。一般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區,在秋末和冬季,氣溫低,空氣干燥,溫濕差大,是形成花菇最好的大自然環境。在利用大自然環境優勢的同時,選擇通風、向陽、干燥、近水源的山地或平地,作為栽培花菇的場所。在菇場上設置菇棚,棚高2米以上,四周以竹木為支柱,棚頂用杉枝或枝多葉少的樹枝作為遮蔭物,四周以小竹、蘆葦、蔗葉等作圍簾,遮蔭度以四陽六陰為宜。棚內設層架式菇架,每架4-5層,以5層居多,棚頂用弓形竹片固定,并覆蓋薄膜,菇架四周懸掛的薄膜可以靈活升降。溫度偏低時,將薄膜下降,只留底部一段通氣。天晴時將薄膜上升,可以通風換氣,降濕、排濕。菇棚四周從3月份開始種植蔓生性的豆類(豇豆、四季豆等)和瓜類(絲瓜、黃瓜、冬瓜等),即可提高經濟效益,又可創造一個香菇和作物互相得益的生態環境。
           四、菌袋的制作和菌株的選擇。接種期大多在早春,通常2-4月為制袋接種期,9月至翌年4月為出菇期。培養料的配方與常規袋栽基本相同,常用的是:⑴雜木屑78%、麩皮20%、蔗糖1%,石膏1%。⑵雜木屑77%、麩皮20%、蔗糖1%、石膏1%,尿素0.5%,過磷酸鈣0.5%。料水比1:0.8-0.9,不宜超過1:1。裝料要緊實些,一般每袋濕料重2-2.2千克。選用的菌種,以低溫型或中偏低溫型,菇體內含水量較低,菌蓋大,菌肉肥厚,菌柄較短,屬大葉型的品種為好,如135、908等。
           五、出菇前后的管理。袋栽花菇與常規袋栽菇不同的是,當菌絲長滿袋后,不經脫袋,直接搬入菇棚,不脫袋有利于加大菌袋的溫差和濕差,特別是在高海拔山區,有利于保護菌筒免受低溫的影響而延長轉色的時間,同時,可以使菌筒不易脫水,在頭批菇采收前,可免去灌水操作的麻煩。
           1、刺孔增氧。在發菌期間,應及時刺孔增氧,通常刺孔3次,第1次在接種15天左右,菌絲圈長8-10厘米時,每穴離菌絲圈外圍2厘米處,向內斜刺4-6個孔;第2次在菌絲圈完全相連后,每穴刺8-10孔;第3次在菌絲長滿袋時,在菌絲發透的部位均勻刺20-40個孔。刺孔后菌絲呼吸作用加強,袋溫高于室溫2-3℃。因此,當室溫達到28℃時,停止刺孔,以防燒菌;刺孔后要通風降溫,減少堆疊層次,擺稀菌袋。
           2、菌袋上架。在菌筒表面形成紅棕色菌膜時,可將菌袋搬入菇棚的菇架上,橫放在各層縱橫設置的小竹竿上,袋與袋之間保持5-8厘米的距離,使出菇時不至互相擠壓而變形。菇棚內地面應先鋪覆干的粗沙或蓋地膜,以減少因地面的土壤水分蒸發而提高空氣相對濕度。棚頂的覆蓋物適當加厚,防止陽光直射。菌袋排放后,放下菇架四周的薄膜,以保溫保濕,并定期通風。經晝夜溫差、低溫等刺激后,會逐漸出現菇蕾。
          3、適時開孔。當菇長至1-1.5厘米時,剪去菇蕾周圍3/4的薄膜,讓菇蕾從孔口向外長出。菇蕾發生過密時,要留優去劣,每個菌袋留4-6朵分布均勻、生長健壯的菇蕾即可,以提高質量。
           4、調控生態條件。菇蕾生長初期,白天蓋膜,夜間揭膜,以加大溫差刺激,促使健壯生長。當幼菇長至2.5-3厘米時,疏稀棚頂覆蓋物,增加散射光,溫度保持在8-16℃,空氣相對濕度保持65%左右。水分管理,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除了溫度過低或雨天需要及時蓋膜外,菇架四周懸掛的薄膜,不論晝夜要全揭開,讓低溫漫射光和干燥的微風等刺激,促進花菇形成。
          ( 來源:《安徽農業》2004.4期 )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贵德县| 兴和县| 安溪县| 安岳县| 铅山县| 平果县| 张家港市| 绥滨县| 通州区| 丽江市| 高青县| 花莲市| 石阡县| 平顺县| 江油市| 山东| 三明市| 佛冈县| 甘肃省| 扎赉特旗| 垦利县| 普兰店市| 乐业县| 鄱阳县| 花垣县| 平乐县| 沅陵县| 湘阴县| 许昌市| 农安县| 保定市| 会宁县| 哈巴河县| 都安| 竹山县| 海原县| 舞阳县| 西安市| 崇仁县|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