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經過多年努力,終于研制成功了羊肚菌栽培技術。這項技術的成功標志著我國的生物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它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及生物技術開發方面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羊肚菌過去靠野生,生長在大山區森林之中,由于受地理、環境、氣候等條件限制,一年只生長一次,產量極少,采集十分困難,絕大部分沒有被人們發現,而在山上自生自滅。
羊肚菌具有極其豐富的營養成份和獨特的保健作用。據測定:含蛋白質22%、粗脂肪3.82%、氨基酸高達20多種,含量47.47%,特別是對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很高,占氨基酸總量的44.14%,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含量也極為豐富,有些營養成份已超過了“冬蟲夏草”的含量,被譽為食品之冠。它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醫藥中久負盛名的保健良藥,并作為高級食品出口到歐洲等地。
早在1883年,英、美、法、德等國家就開始了羊肚菌栽培研究,時過100多年都沒有實現這一愿望。從事30多年研究的我國著名食用菌專家、四川省綿陽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朱斗錫同志利用基因工程,前期經過7年的精心研究試驗于1992年首次取得成功,初期的穩定性和重復性能較差,后來又經過近8年的繼續研究,終于攻破了羊肚菌人工栽培的十大奧秘。15年來,試驗達918次,終于實現了羊肚菌商業化栽培。當年見效,投入與產出高達1比20倍的驚人效益。
截止今年5月底,該項目中試階段已全部完畢,整套技術及工藝流程已非常成熟,并進入投產階段。目前首期已投資200萬元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預計投產半年后可生產10噸干品,全部工程完畢后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