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食用菌新秀---巴西蘑菇(姬松茸) 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0-07-14

                                                                             集美區農業局 溫斌生 龔曉芳
           一、前言
           巴西蘑菇(姬松茸)是我市新引進的“菌壇新秀”。
           近年來,我市原有的食用菌拳頭產品──蘑菇,生產不景氣,特別是1996~1997年,全省蘑菇生產急劇下滑,產量跌幅60%以上,使剛剛恢復元氣的福建蘑菇產業遭到致命的打擊,產業優勢黯然失色。為了打開食用菌生產新局面,增加出口創匯,我區于1996~1997年引進巴西蘑菇進行試種,喜獲成功,并于1997~1998 年示范推廣了近2萬平方米,每平方米單產達5~7.5公斤,鮮菇每公斤8元,干菇每噸10~16萬元,成為本地區新的食用菌出口創匯產品,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本文根據該菌株的生物學特性結合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和二年來的栽培試驗,總結出一套適應廈門地區的栽培管理技術。
            二、巴西蘑菇概述: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名姬松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蘑菇(黑傘)科,蘑菇(黑傘)屬,原產巴西,秘魯。1992年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引進該菌種,進行栽培研究。巴西蘑菇新鮮子實體含水量85~87%,據測定,每100克干菇組成為:粗蛋白質45~50%,糖分38~45%,纖維質6~8%,粗灰分5~7%,粗脂肪3~4%,維生素B10.3mg, B23.2mg,麥角甾醇0.1~0.2%,礦物質元素磷7486,鎂528,鈣157,鈉118,銅14,硼9,鋅9,鐵6,錳2,鉬0.1ppm。
             巴西蘑菇味道鮮美,具有杏仁香味,蛋白質和糖分含量為香菇的2 倍以上。提取物中所含的甘露聚糖對腫瘤,特別是腹水瘤、痔疾,增強精力等具有神奇的功效,并因其較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及自身的特色深受美食、保健和醫學、藥學界的極大關注。
              三、巴西蘑菇生物學特性
              巴西蘑菇是夏秋發生的一種腐生菌,要求高溫、多濕、通風的環境條件。
              水分要求:培養料最適含水量55~60%(料水比1:1.4),覆土層最適含水量60~65%,菇房空氣濕度75~85%。
              營養需求:該菌株能分解利用農作物秸稈(如稻草)、動物糞便(如牛糞)、木屑、蔗渣等作為碳氮源。
              溫度要求:菌絲發育溫度為10~37℃,適溫23~27℃。子實體生長溫度為20~33℃,適溫21~26℃。
              光照要求: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但陽光能間接影響培養料的溫度。
              空氣需求:該菌株屬性好氧,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
               pH值: 在pH 4.5~8范圍內可生長,最適pH 6.5~7.5。
              四、栽培技術
              可參照雙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和技術。
              1.培養料配方
               A.稻草1500公斤,牛糞1300公斤,麥皮或花生餅100公斤,尿素18公斤,碳酸鈣或石膏粉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石灰粉25公斤,PH7~7.5。
               B.稻草750公斤,蔗渣750公斤,牛糞1300公斤,麥皮或花生餅100公斤,尿素18公斤,碳酸鈣或石膏粉50公斤,過磷酸鈣50 公斤,石灰粉30公斤,PH7~7.5。
               2.栽培季節與培養料處理方式
              經二年多實踐證明,春季低溫陰雨,培養料質量較差,播種后菌絲生長慢,后期高溫易死菇和發生病蟲害,量低質差。因此,春季不宜栽培。
              根據我市氣候特點,應把培養料建堆最佳日期調整在8月20~25日,爭取11月初出菇至次年元月底采菇結束。培養料后發酵應采用二次發酵技術。堆制消毒程序:預濕2天→建堆4天→一次翻堆3天→二次翻堆3天→三次翻堆2天→上床培養自然升溫2天→ 60℃巴氏滅菌消毒保持10小時→控溫48~52℃達72小時, 每天小通風1~2次,每次數分鐘。
              3.培養料標準
               料色為褐棕色,腐熟均勻,富有彈性,含水量65%左右,PH7.5,無臭味異味,具有濃郁的料香味,料內及床架上長滿棉絮狀的嗜熱性微生物菌落。
              4、栽培管理
              (1)播種 二次發酵結束后,打開門窗,待培養料溫度降至30 ℃左右時,把培養料均攤于中間三層,厚度自上而下分別為30、32、35cm,上下翻透抖松,若料偏干,可適當噴灑冷開水調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濕均勻,如料偏濕,可將料抖松并加大通風量,降低料的含水量然后整平料面,料層厚度掌握在20~25cm左右,當料溫穩定在28℃左右時播種,播種量應比雙孢蘑菇增加一倍。每1.5平方米使用2瓶麥粒種,撒播并部分輕翻入料面內,壓實打平。
              (2)發菌 播種后2~3天,適當關閉門窗 ,保持高濕,以促進菌種萌發。3天后,當菌絲發白并向料上生長時,適當增加通風量,播種后6~8天,菌絲基本封面,逐漸加大通風量,促使菌絲整齊往下吃料,菇房相對濕度控制在80%左右。一般播種后18~20天菌絲可發菌到床底。
               (3)復土 當菌絲生長到料底時開始復土,復土材料為本地紅壤土與礱糠(或谷殼灰、煤渣)混合物,比例為7:1。每100平方米的復土材料加入40%多菌靈0.5公斤。復土前預濕4~5天,含水量為60~65%,一般采用手捏可成團,松開一抖即可松散為宜。
               (4)出菇管理 復土12天,當菌絲爬上土層后噴水,表面保持濕潤,噴水量為每次0.9~1.35kg/m2,通常播種后30天左右出現菇蕾。床面噴水應以間歇噴為主,輕噴為輔,堅持一潮菇噴一次重水的原則,處理好噴水、通風、保濕三者的關系,以達到高產、穩產、優質。
               (5)采收 當子實體生長到標準大小時,應及時采摘。掌握潮頭菇穩采、密菇勤采,中間菇少留,潮尾菇速采的原則,采菇時應先向下稍壓再旋轉采下,避免傷動周圍小菇。采菇后應清除菇腳,死菇和老根,并及時補土,保持床面平整衛生。
                五、產品加工:
                采收后的鮮菇,可整朵或由蓋至柄對半切開,置于烘干爐內烘干至成品。干品氣味芳香,菌褶白。用透明塑料袋包裝,外包裝選用紙皮箱或根據客戶要求。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富锦市| 宁国市| 中西区| 德格县| 汝城县| 奉化市| 凤城市| 丰原市| 武冈市| 南木林县| 嵊州市| 鹤山市| 伊通| 义乌市| 卢氏县| 荔波县| 甘谷县| 深州市| 襄城县| 兖州市| 安康市| 大方县| 庆阳市| 灌阳县| 襄城县| 海安县| 长治市| 西乡县| 伊宁市| 洛浦县| 兰考县| 家居| 都兰县| 淮滨县| 高邑县| 钦州市| 张家川| 苍南县| 南岸区|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