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球蓋菇,由于工藝簡單、成本低、產量高、經濟效益好,受到廣大菇農歡迎,是當前奔小康的好途徑。它栽培原料廣泛,如麥稈、稻草、蘆葦等均可栽培。每平方米用原料15—20公斤,菌種3一5瓶,播種后50—60天出菇,栽培技術工藝與竹蓀栽培相似。
一,選好優質品種
大球蓋菇97號菌種適應性廣,抗逆力強,朵形大而完整,菌絲體生長溫度5—30℃,子實體生長溫度l0—25℃。是目前廣大菇農的當家品種。
二、栽培季節
大球蓋菇栽培分為春、秋、冬季,春播一般選擇2—3月,秋播8—9月,冬播11—12月(但以秋播最為適合)。
三、栽培種培養基配方
①雜木屑80市斤,棉子殼20市斤,石膏粉2.5市斤,糖1.5市斤。
②雜木屑l00市斤,麥皮30市斤,石膏粉3市斤,糖2市斤。
③稻草100市斤,麥皮30市斤,石膏粉2市斤,糖1.5市斤。
四、菇棚設置
一般選擇向陽通風,排水良好的田地比較理想,采取野外大田栽培,菇棚光度要求四陰六陽,花花陽光照得進,菇床畦面寬1—1.3米,高0.15米,長為12一15米為宜。
五、培養料堆制及播種
稻草、麥稈、蘆葦要求曬干,新鮮無霉變質均可,培養料堆制之前,將秸稈類用水泡1一2天撈起,含水量調節在70%一73%用手握料指紋間有2——3滴水為宜,太干不利于菌絲生長。將泡浸過的秸稈類,鋪到菇床,厚度20—25厘米,然后把秸稈類進行壓平踏實,菌種散播在秸稈類上,播種完并壓實,使菌種能同培養料緊密接觸,便于菌種萌發。菌種表面再鋪約1厘米秸稈類能遮蓋菌種即可,主要使培養料有一定的濕度。
六、播種后管理
播種后頭三天,不能通風,然后每天通風30分鐘,播種15—20天左右,當菌絲向四周長出3—5厘米時,就可以復土,一般采用稻田土和腐殖土,但不能用堿性土壤,PH值為5.6—6為宜,復土時在培養料表面噴些調節水,使培養基有一定濕度。復土厚度為3.2—3.6厘米為宜,40天以內一般不要噴水,如因土壤表面干燥,可噴水至土壤濕潤即可,溫度超過30℃及時揭膜通風,一般溫度為20---26℃為宜,當菌絲爬上畦面,并形成索尖端扭結菌蕾,加大通風,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土層的水份含水量掌握55—65%,噴水時應根據出菇量,菇多多噴,菇少少噴,加強通氣量,要求空氣新鮮,促進子實體生長。
七、采收
大球蓋菇在正常溫度下一般7—8天就可以采收,采下的鮮菇要放在低溫處,防止氣溫過高,造成影響商品質量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