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蕈菌基礎 » 正文

    蘑菇生物學特性


    【發布日期】:2010-06-02

    蘑菇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和生活史


    蘑菇在植物分類學上的地位,是屬于真菌門,擔子菌綱, 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學名 Agaricus bisp(Dange)Sing。

    蘑菇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

    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營養體也會產生菌絲)。菌絲為多細胞有橫隔,借頂端生長而伸長,白色、細長,綿毛狀,逐漸成絲狀。菌絲互相綴合形成密集的群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腐生后,濃褐色的培養料變成淡褐色。菌絲可以分為兩種:潛入培養料或土壤中的叫基內菌絲;分布在土壤表面的叫氣生菌絲,或空中菌絲。

    蘑菇的子實體在成熟時很象一把撐開的小傘。由菌蓋、菌柄、菌褶、菌環、假菌根等部分組成。

    菌蓋寬5~12厘米,初半球形,后平展;表面光滑,不粘。白色,略干漸變淡黃色;菌肉白色,厚,受傷時略變淡紅色。菌褶離生,密,不等長,初粉紅色,后變褐色至黑褐色。菌柄與菌 蓋的蓋面同色,光滑,近圓柱形,內部松軟或中實。菌環生于菌柄中部,白色,膜質。假菌根是生在菌柄基部和覆土及培養料相接部位的根狀菌絲束。孢子印深褐色;孢子光滑,褐色, 橢圓形,每個擔子多數生兩個擔孢子。一朵蘑菇所產生的擔孢子約有15~16億個。

    蘑菇是屬次級同宗結合,單因子控制的菌類。它的生活史是從擔孢子萌發到產生第二代擔孢子的循環過程。每個擔孢子多數是產生兩個擔孢子,擔孢子一般含有兩個核,萌發后的菌絲為雙核菌絲,自身發育就可形成子實體,這是雙孢蘑菇正常的發育方式。但少數的情況,每個擔子也有產生一個、三個、四個以至五個等的擔孢子。當擔子上產生四個擔孢子時,每個擔孢子得到一個細胞核,就長成一種不孕的同核菌絲,當兩條不同極性的同核菌絲相結合時,可產生能形成子實體的異核菌絲。

    正常結實性的異核菌絲和個別自交不孕菌絲都是多核的,又無鎖狀聯合,在形態上難以區別,因此進行單孢子分離培育菌種時,必須通過結菇試驗,經鑒別后才能用于生產。

    雙孢蘑菇也常見有厚垣孢子,通常是由菌絲中某個細胞壁增厚而變成的一種休眠細胞。雙核菌絲形成的厚垣孢子是雙核的,在條件適宜時前發后仍為雙核菌絲。一個完整的雙孢蘑菇生活史,可以概括說明如下。

     


    (二)對生活條件的要求


    蘑菇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生活條件,主要是營養、溫度、濕度、空氣、酸堿度和光線等。

    l.營養 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都是從培養料中吸收它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無機鹽 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碳源是蘑菇最重要的營養源,它是提供能量和合成碳水化合物等的原料。蘑菇需要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木聚糖、淀粉、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有機酸等。凡單糖(如葡萄糖)、有機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可以直接為蘑菇吸收利用。而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則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而是通過培養料堆制發酵,依靠嗜熱及中溫性微生物,以及在栽培過程中蘑菇菌絲所分泌的酶,把這些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木糖、半乳糖等),然后為蘑菇吸收利用。

    蘑菇需要的氮源有銨、硝酸鹽、氨基酸、氨、尿素、蛋白胨、蛋白質等。對蛋白質不能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水解的產物;如蛋白胨、氨基酸。氨在堆料發酵中,先被微生物利用、轉化為菌體蛋白,經過分解后再為蘑菇利用。

    蘑菇農生長發育中,還需要一定的礦質元素,如磷、鈣、鉀、鎂、錳、鐵、鋅、銅等。其中磷是核酸和能量代謝中的重要成分,沒有磷,蘑菇對碳和氮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所以在堆料中要添加一定的磷肥。鈣對蘑菇的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形成有促進作用,且能平衡鉀、鎂、鈉等元素,當這些元素過多時,鈣能與其形成化合物,消除其對蘑菇生長的有害作用。此外鈣在堆料中能中和酸根,調節pH值和提高培養料保水保肥能力,所以在堆料中常用石膏、碳酸鈣和熟石灰等作為鈣肥。

    此外,蘑菇還需要一定的維生素,如硫胺素(維生素B1)。煙酸、鹽酸毗哆辛等。

    2.溫度 成熟的子實體散發孢子時,最適宜的溫度為12~20℃,相對濕度為85%,如果溫度高于22℃,相對濕度高于95%,即使子實體已相當成熟也不會散發孢子。

    孢子萌發最適宜的溫度為24~26℃,在25℃的情況下, 一般只要7~15天就能萌發成菌絲。如果溫度降低到10℃, 則需一個月才能萌發成菌絲。

    菌絲在4~27℃甚至30~32℃范圍都能生長,但以20~25℃生長最旺盛,如果超過33℃或低于4℃則菌絲生長嚴重受抑制。特別在高溫條件下,更易加速菌絲老化。 子實體在7~22℃范圍都能發生,而以12~16℃時發生 最好。18~20℃雖然長菇數量多,密度大,但品質顯著降低,出現菌蓋肉薄,易開傘,菌柄空心細長和易受病蟲害等。

    溫度是蘑菇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據日本藤沼智忠和我國臺灣省何銘樞的研究,認為在8~13℃條件下有6個月的產菇期。而在15~18℃條件下,只有3個月的產菇期。因此子實體形成后,保證18℃以下的溫度條件,是取得蘑菇高產的重要條件和關鍵措施。

    3.濕度 主要指培養料、覆土的含水量和空氣的相對濕度。培養料適宜的含水量為63%~65%,即手握緊培養料,指縫會出現水珠,但以不下滴為度。若超過68%,上床后會造成成料發黑、變粘、有臭味,抑制菌絲生長或易產生雜菌等。過干,如含水量在50%以下,菌絲發育遲緩,形成子實體瘦小,干癟、柄空心、易開傘等。故培養料上床時的濕度掌握在65%左右為好。

    覆土的含水量調至20%~25%之間為宜。

    菇房內的相對濕度,在菌絲發育階段為60%~70%,產菇期應保持在85%~90%的范圍內為好。

    4.空氣 蘑菇是一種好氧菌,菌絲體利子實體的呼吸作用都會不斷產生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這些氣體積累室內,就會影響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造成菌絲萎縮,小菇死亡。換氣極差的菇房不僅易引起各種霉菌和其他病害,甚至不能長菇或長畸形菇。菌絲只在覆土表面擴展,互相結合,形成菌被。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5%時會阻礙子實體形成。0.05~0.1%對子實體沒有多大影響,因此,要求培養室要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及時排除有害氣體,補充新鮮空氣。

    5.光線 蘑菇菌絲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生長,但微弱的散射光能刺激蘑菇子實體的形成。一般黑暗的環境,蘑菇長得矮肥健壯,明亮的菇房則易產生徒長或使菇體表面易干燥變黃,品質降低。

    6.酸堿度 蘑菇對酸堿度有一定的要求,菌絲生長在PH值為5.0~8.0的范圍,最適宜的pH值是6.5~7.0。但由于菌絲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使培養料變酸,因此,培養料上床時的酸堿度應調節在7~7.5。覆土的出值在7.0~8.0時;也能起到防止霉菌侵入的作用。蘑菇對生活條件的要求如表5。


    表5 蘑菇生長發育對生活條件的要求


    溫度℃ 濕度(%) 最適PH值 光線 空氣

    適宜范圍 最適 培養料 覆土 空氣相對濕度 培養料 覆土

    菌絲生長 6~32 23~25 63~65 20~25 65~70 6.5~7.0 7.0~7.5 不需要 少

    子實體形成 8~22 13~16 55~60 20~25 85~90 6.8~7.0 6.8~7.0 少量散射光 多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诸城市| 新巴尔虎右旗| 汾西县| 资阳市| 无棣县| 青浦区| 苏尼特右旗| 微博| 吉木乃县| 雷州市| 定远县| 和田县| 邹城市| 达日县| 翁源县| 贵南县| 龙海市| 百色市| 玉门市| 文水县| 杨浦区| 巫溪县| 南江县| 新龙县| 津市市| 锦屏县| 石棉县| 龙陵县| 奉节县| 乳山市| 河南省| 五原县| 普兰店市| 阳泉市| 中宁县| 贵州省| 松阳县| 琼结县| 开封市|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