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藥用菌,其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愛,由于它對栽培環境要求高,所以種植比較難,售價高。獼猴桃園土壤濕潤、有機質含量高,其下蔭蔽,為羊肚菌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羊肚菌已在我縣金渠、槐芽等地種植成功,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新產業。
目前氣溫逐漸回升,是羊肚菌出菇管理的關鍵時期,種植戶要做好以下幾點:
1、養菌:在小拱棚四周揭開幾處,保持小拱棚里面有良好的通風效果,保證空氣流通,排出二氧化碳,促進營養袋菌絲正常生長,使營養袋更快的轉換子實體。
2、催菇:最近氣溫逐漸回升,根據營養袋轉換的程度進行催菇。當氣溫穩定在6-10℃以后,揭開遮陽網、棚膜和黑地膜,噴一次透水或者漫灌一次透水,然后蓋上棚膜和遮陽網。后期保持通風,使空間相對濕度維持在80%-85%,促進原基形成。
3、出菇期管理:催菇后,棚內溫度保持在6-16℃,濕度保持在80%-90%,待可見原基形成后,每天進行通風,保持棚內氣溫6-18℃,相對濕度75%-85%,10天左右形成幼菇。持續關注天氣及棚內情況,及時通風避免溫度過高,用噴霧器噴水以保持濕度適宜。
4、病害防治:羊肚菌在種植過程中有少量白霉病發生,主要由高溫高濕引起。防治措施:控制好溫度,做好棚內排水,防止水分滯留。如發現病株應及時清除,避免病害蔓延。
5、采收:在4月上旬,當子實體菌蓋長達4-6cm,菌蓋顏色從黃色變至深灰或者淺黑色,菇帽菌褶全部展開時即可采收。